第 572 章 盛夏日 (第3页)

夔关是川东夔州(重庆奉节)的一处税关,来往的商船都要交税,这里是整个川蜀的财政支柱,每年税银在十五万两左右。此关在明朝设立,后来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关闭了一段时间,康熙年间再次设立,夔关也是此时天下最大的常税关卡。

其实在整个长江水系,有夔关、荆关、武昌关、九江关、芜湖关等税关,这是商税的主要来源之一。夔关这地方除了卡在咽喉处收关税商船不乐意路过外,重要的是这里的地势很恶劣,险滩林立,每到夏天因为地势恶劣十分危险,导致没有商船路过。到了冬天,这里商船如流,十分兴旺,因此这里收税分淡旺季。

在康熙年间,那时候年羹尧还在四川做官,四川的文武官员关于夔关是否要迁徙到别处

吵得不可开交,这事儿吵到了康熙跟前,康熙觉得夔关的位置很重要,因此就没同意迁徙。

现在川蜀百姓的诉求是要么迁徙关隘,要么整修夔关。

海棠一口答应整修夔关!

她早有整修夔关的主意,但是此时江水上涨,想要整修也要等到秋冬水枯季节,因此现在先安置棚民。同时因为需要大量的水泥,这里也要建造水泥厂。

川蜀大地想要安置棚民很容易,在几l十年前,因为战乱等各种原因,川蜀大地是地广人稀的状态,在康熙年间从湖广一带向川蜀迁徙过百姓。这里虽然有棚民,只要妥善安置就能融入当地,而且川蜀的商业发达,无论是开矿还是纺织再或者种植都有各行各业的拳头产品。要是商业不发达,夔关这种分淡旺季的税关也不会称为天下收入最高的税关。

安置棚民和整修夔关不是大事,大事就是改土归流。

别看蜀道难行,这里的消息却很灵通,一点都不闭塞,甚至这里还有用蒸汽机的蜀锦工坊,用水流带动缫丝机工坊。自然外面改土归流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川蜀的土司们早就碰面商量过了。

他们主动找上海棠,想要支持改土归流也行,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朝廷总要给点好处啊!

银子官位再或者其他,只要是价钱合适,他们退就是真的退了。个个信誓旦旦地说他们退了就不再想别的,不像是滇地,那群老表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和隔壁邻居不一样。

海棠的意思既然他们如此知情识趣,银子不会给,官位不会授予,可以给他们免税年限。

对方觉得这价码太低了,就不乐意,一张嘴就要三五百年的年限。海棠心想那时候朝廷还在不在都不好说呢,只肯给二十年。对方又觉得太少,张口要二百年。这真的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两方慢慢地磨着条件。

下面的官员去谈条件,海棠和扎拉丰阿则是有闲心去游玩。她还特意去看了坐在江边的乐山大佛,又去看了看一直在使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海棠的日子过得清闲,弘晖忙得脚不沾地,他制定了计划,海棠看完觉得可以,就让他按照计划安置棚民。

在海棠看来,不能自己什么活都干了,也要给弘晖历练的机会。她亲自在这里坐镇,弘晖若是操作上有什么失误她能及时指出,别的时候她不会多说话。

至于九阿哥和十阿哥,这两位在年初的时候就去了两广一带,到现在也没赶来会合。

而赶路的弘阳来到了山城重庆,在嘉陵江旁边住宿的时候生了病,他觉得没事儿还能继续赶路,但是随行的侍卫纷纷反对,劝他在这里养好身体再赶路。

弘阳一方面在这里休养,一方面派人去成都告诉父母。

在身体渐渐痊愈的时候,他带领侍卫们沿着嘉陵江寻找昔日钓鱼城的遗址。

当年在南宋末年,蒙古大汗蒙哥带领蒙古大军打算顺着嘉陵江而下攻打杭州准备一举灭亡宋朝,路过钓鱼城,守将王坚拒不投降,蒙哥就和王坚死磕,最

终死在了钓鱼城下。()

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少,反而因为蒙哥的死加剧了蒙古的分裂,这是草原上蒙古人极力避免谈及的事情。对于蒙哥的死,都说死于瘟疫,有些事情只能从宋史中窥视一二。

?想看则美写的《成为雍正妹妹之后》第572章盛夏日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弘阳在钓鱼城的遗址上徘徊了很久,最终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离开。此地距离父母已经很近了,他急不可耐地想要见见父母。

刚从外地回到成都的海棠听说弘阳来了,有些吃惊,但是想到这也是一个大小伙子,都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想要出门儿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反倒是扎拉丰阿猛然想起还有个儿子!

他惊讶于自己居然把儿子忘了,毕竟他压根儿没有忘掉女儿。尽管好几l年没有见女儿了,但是从云南到四川这一路上看了不少好东西说要买了留给女儿,他真的是一次都没有想起过儿子,也没想起过孙女。

扎拉丰阿短暂地反思了一下自己,高兴地说:“儿子来得正是时候,到时候他来了咱们一家三口在这里好好转转。奴才已经想好了,带他去把这附近的美食给吃一遍。”

海棠虽然脸上笑着点头,嘴里面也一直附和,但是心里面打算好了,这臭小子,只要来了就把他扔给弘晖干活去吧。

不是所有人都跟扎拉丰阿一样每日无所事事,尽管看上去海棠一直在闲逛,但是他已经把当地的商业给摸透了,也一直在观察着弘晖的所作所为,甚至为了陕西安置棚民提前做准备在派人调查。

无论弘晖在两个月内是不是能处理完这里的事儿,她两个月后是要去陕西。至于整修夔关,她会在冬天再去一趟重庆。

在扎拉丰阿的期盼中,弘阳终于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跟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