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二合一 (第3页)

作者:千里江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有趣得很,这小婴儿并未因这出失败而觉垂丧,反而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被拨动的步摇。

固然婴孩不能言语,但自她那张小脸上,竟依稀能看出几分执拗来。

这份神态像极了武昭仪,却也有李治昔年的影子。

正因为后面这份相似,让王皇后一时之间也忘记了自己原本是来兴师问罪的,只留意着这孩子的举动。

甚至,当那缕金珠被彻底抓住的那一刻,王皇后也不免随之溢出一缕喜色,“你倒是玩得起劲,怎不知一点害怕。”

这孩子何止是不害怕,甚至在抓住了这“战利品”

的同时,像是要将其占为己有一般,用没多大的力道又拽了两下,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感。

乍看一下还有点嚣张。

宫人们早因此前这出追逐戏码而屏气凝神,在眼见这一幕的时候,很觉大事不妙。

可也不知到底是何故,王皇后非但没有对她怪责的意思,反而干脆将这一支金步摇给取了下来,权当做逗弄小公主的玩具。

倘若忘记这位皇后与此殿主人已生仇怨,今日上门并非姐妹相叙,只看她抱着公主的场面,反有些“母慈子孝”

之态了。

只不过谁都知道,母非母,女非女,这份平静不过是因为这安仁殿的主人并不在此罢了。

一旦正主驾到,这双方之间还不知是何种面貌相见。

甚至没让她们屏气凝神地看着这场面多久,也就是在金步摇下金珠彻底在手的那一刻,自安仁殿主殿正门的方向忽然传来了一个声音,打破了这份和谐的场面。

“皇后既日增慈母之心,当更有母仪天下的觉悟,想来今岁的亲蚕礼不该缺席了吧。”

随着这声传来,一并入内的脚步声带来了一只乌皮六合靴,一脚踏进了殿中。

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王皇后飞快地将手中的金步摇搁在了一边,怀抱着婴儿一道福身行礼。

自垂眸视角,正能看见白练裙襦的一角。来人腰间的白玉双佩也恰在此时发出了一声清脆的碰撞。

那是……天子常朝之服的标志。

王皇后顾不上思量,为何李治会选择亲自前来此地,更来不及细想倘若李治先行发问,她今日该当以何种面貌应对,只本能接出了一句,“臣妾恭迎陛下!”

抬头往上看,来人不是李治又是谁!

可当这句恭迎刚刚出口,王皇后猛地意识到,李治方才说出的话并不简单。

她倏尔目光一凝。

陛下方才说的是……亲蚕礼?

——————

亲蚕礼,乃是季春之月由皇后躬亲蚕桑之事的典礼,所祭祀的蚕桑之神便是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

有皇后亲自采桑养蚕,民间自然也要效仿,重视纺织。故而自唐开国以来,贞观年间便有长孙皇后分别在贞观元年和贞观九年行亲蚕礼。

当然,彼时的亲蚕礼还非正式的中央祭祀,直到永徽三年,也便是前年,李治才将亲蚕,或者说“先蚕”

,列入了中祀里。

这份规章流程并不简单。诸事筹备、斋戒五日、摆驾出宫、亲蚕典仪、劳酒,以及最后的摆驾还宫,随后收尾,都堪称繁琐,极为消耗心力。

因此,当李治将亲蚕礼的事宜托付于王皇后的时候,由于舅舅柳奭授意,王皇后就用上述理由拒绝了,使得李治不得不将他当政期间的头一次亲蚕礼交托到下属官员的手中。①

这次亲蚕礼的举办,很难说是否起到了李治原本想要达成的效果。

或许,在无人看到的地方,他和这位世家大族出身的皇后之间又划开了一道裂隙。

而他突如其来地旧事重提,让王皇后当即警觉,这是否是要同她算旧账的意思。

好哇,她来找武昭仪的麻烦,陛下便先清算起另一遭旧事。

这偏私之心已是溢于言表了。

可当她抬眸朝着李治看去的时候,却只见陛下将目光看向她怀中的婴孩,流露出了几分为人父的柔和,好像并没有她想象之中的责问意思。

王皇后犹豫了一瞬。

莫非……这真只是陛下在有感而发?

“皇后缘何发愣?”

李治再行两步。

因殿中和暖,不必再以裘衣御寒,他便解下了身上的外披朝着身后随侍的宫人递了过去。

这位年轻的帝王虽有些体弱的毛病,但打眼望去仍是长身玉立,风姿不凡。在这张亲和力绝佳的脸上,也实难看出什么算计之色来。

王皇后未及开口,李治接着说了下去,“现今已是二月,若今岁皇后愿行亲蚕礼,也就剩下不到半月的时间了,还来得及。不过倘若皇后身体不便,朕也不需多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