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初见张越 (第1页)
第二日,老院子见到了康家送来的银子,也不在说什么了,只不过还是去跟少爷哭诉了一番,言说小少爷现在已近长大了,出息了,他做不成的事,小少爷简简单单就做成了。
之后的日子,一切又重归平淡,李元锦夜间修炼,白天就开始温习课业,准备今年的乡试。在此之前他还去书塾找了一次刘先生,但是刘先生人已不在,据说是李元锦走后,先生就离开了此地,去向不知。
乡试三年一期,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前后举行。这三年时间,虽然醉心修行,但是在道藏殿还是看了不少书籍,道藏殿藏书驳杂,其中不乏许多文学典籍。更何况李元锦本身就聪慧异常,修了道之后更是过目不忘,稍微温习个十几天,以前的课业就能全部找回来。
乡试并非就在清平城考,而须赶到府城应试,周边三五郡的所有人,都需要来此集中应试。
八月九日,考第一场经义。
八月十二日,考第二场论、判、诏、诰、章、表。
八月十五日,考第三场经史、策论。
八月十五,是李元锦父母过世三年的时。李元锦一考完试,马不停蹄的往家中赶。幸好考试时间是早上辰时,巳中结束,他连饭都没有吃,连着骑了两个时辰的马,才赶回家中。
家里并未大操大办,只是将门上的白对联换成红对联,一家人过了午时之后去坟上立好墓碑,献上祭品,请了几位道士念了经文,做了斋醮,李元锦在坟前烧纸磕头,换过身上的孝服,回家扔出墙外就算完了。
李元锦在坟前说了自己参考乡试之事,老院子也在旁边请少爷夫人保佑,小少爷必定高中。
此后,李元锦也并未关心放榜之事,清平城内几个其他参考的同年都专门派人三天两头的往府城去,李元锦倒是安之若素。反正中了自然会有人来通知,不中再着急也没有用。
修道不知凡几,但是平心静气的养气功夫,还算修出来一点。
九月初,府城已经放出了副榜,第五名至第二十名的中榜名单。老院子还专门差儿子去府城问了一下,看榜上有无一个名叫李元锦的人,得知没有之后,老院子唉声叹气,以为小少爷落榜了。但是无有先生给他解释了一下正榜和副榜的区别之后,他又满怀信心,毕竟他笃定小少爷能中的。
五天之后,正榜放出。这一次没等老院子去问,送捷报的小吏就已经率先到了清平城。依照惯例,捷报吏先不进城,而是在四处城门先鸣锣三道,宣读此地中榜者人名,榜内位次,然后才入城,一路鸣锣一路喊话,直至中榜人家中。
只有乡试前五名才能享受此等待遇,因为会有府城官员及乡试监官预先写好的匾额随程送到,提前招呼一声,也好让中榜人提前准备好接待事宜。
自城门第一声明锣宣读之后,就有好事之人赶紧来到李家通知此时,虽然这个人压根不懂得“解元”
是个什么,但是他却知道,通知了这种事,红包利事是肯定少不了的。
四处城门宣读完毕,捷报吏往李家去的途中,身后早已站满了人,捷报吏到达李家门口时,李家门外更是站了一堆一堆的人。不管这些人懂不懂中榜和“解元”
意味着什么,但是举城上下,都是一片欢庆氛围。
接过牌匾和榜书,将利事给了捷报吏。捷报吏说衙中有其他事务就先走了,然后李元锦又出门拜谢各位乡亲,众人也慢慢散去。
可是人群中那些与父亲有过生意往来的叔伯们,当地衙门的官员,和以前一起在书塾读书的同窗等等其他的人,还需要李元锦再去一一应付。
康满再次以长辈身份,在月满楼大摆宴席,款待那些到场之人。
考过了乡试,还有明年三月份的会试和之后的殿试,若是能再中会元及状元,李元锦就是整个清平城第一位连中三元之人。
其是清平城不过短短百年时间,真正参加过殿试的能有几人?状元更是一个都没出过。
不过在场所有人都信心满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还说,李解元的这个名字起得就很好,元锦,三元锦绣之意。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凑在一起,可不就是元锦了。
在次年三月,李元锦于京城考中会试第一名会元后,他们就更笃定此事了,甚至包括康满在内的很多人都已经在暗暗思索,到底是写一个“状元及第”
的匾额好呢,还是写一个“连中三元”
的匾额好。
这些都还不重要,眼下设宴之事才是最重要的,这一场宴席,连着摆了三天,康满可谓是下足了本钱。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中了会员之后,不光是清平城的人,郡城和周边其他城的人,许多都是慕名而来,想要一睹会元的风采,说不定就能攀附上一二。
因为中了会员,基本板上钉钉就是殿试的前三甲,前途无量啊。此时虽然前来攀附有些晚了,但是也好过等人家中了状元之后才来吧。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李元锦并为回到家中,只是托人给先生和柴爷爷捎了一份口信,就留在京城,等着五月份的殿试。
霖水国的国都瀚京城城,位于瀚水的源之处,乃是霖水国第一大城,光是皇宫内城,就有整个清水城数倍大小,外城更是长宽五十余里,城内横八纵八十六条大道,更兼有无数街道胡同,城内居住足有十七八万人。
会试之前,李元锦一直待在屋中温习,等到会试放榜之后,才略微闲下来一阵,便开始四处转转,看一看瀚京城的各处景致。无非是各处书馆艺所,山祠水榭,名胜古迹之处。
令人以外的是,李元锦在城外一处邻水的酒楼上吃饭赏景的时候,还意外的遇到了一个他非常想见的人。
瀚京城北城门外,有一处非常有名的瀚水楼。这座瀚水楼邻水而建,楼高九层,飞檐拱角,楼身半面悬空,架在瀚水之上。连着楼身,向修出了一条栈道,栈道入水三十丈后一分为九,在每处栈道尽头都建有一个方圆三丈的轻巧阁楼,号称江瀚九阁。
这九处阁楼,乃是瀚水楼一等一的包间,主楼楼顶的都只能算是二等。无他,这九处阁楼不仅装潢精美,而且远离岸边,各自间隔又远,除了上菜之时,根本不会有人打扰。
这一天,李元锦正在瀚水楼二楼吃饭,一边看着外面的江景。瀚水楼楼身有半边悬空,北侧的风景尤为好,近处是烟波浩渺的瀚水,一艘艘游江之船往来,远处则是江对岸的连绵山景,层层群山氤氲在江面的厚重水气之后,犹如一位美人端坐对面,眼波流传似有无尽言语,但却面覆轻纱不见朱唇微启。
李元锦低头之时,看见水中栈道上走着两个人,其中一人背影尤为眼熟,仔细一看,正是清平城不知去向的刘先生。李元锦万分高兴,居然在此处遇到了启蒙恩师,现在自己已经中了两元,必须前去拜谢一下先生才是。
李元锦疾步下楼,沿着栈道一路追去。前段的栈道人来人往,宽有丈余,他几步就赶到了尽头,看着刘先生根那人已经走到通往一处阁楼的栈道,他急忙出声喊道:“刘先生,刘先生。”
刘先生楞了一下,回头到处张望,只见面前一个身穿宝蓝色长衫的年轻人正向自己挥手,一时之间没想起来到底是谁,就听见那人接着说道:“刘先生,我是元锦啊。”
刘先生眼神一亮,赶紧往后走,李元锦也赶紧上前几步,躬身一揖到地,口中欢喜的说道:“学生李元锦,拜见先生。”
刘先生连忙扶起他,满面惊喜,口中哽咽道:“元锦,真的是你?当年你家中。。。之后你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