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小火车 (第2页)

作者:寒江钓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老付的裤脚上轻轻滴着水,他的脚下已经成了一个小水洼,他掂起脚挪了一下位置,又把袖头上的水拧了拧,“起去两丈多深的浮土,下面一层一层的都是铁矿石,数目无法估算,挖个二三十年没问题。”

“豆各庄的矿石和遵化的矿石相比哪个出铁多一些?”

刘景仁又问。

“铁矿石是一层一层分布的,有的出铁多,有的出铁少。不过从这一段时间出的矿石来看,咱们这里的要好一些。”

老付说。

“军爷,车箱安装完了,这车头的安装还得你来安排。老齐跑过来说。

“走吧,今天装火车头,都来帮帮忙。”

刘景仁回转身向西边的那一道木轨走去。

最西边的那道木轨上放着一大一小两组铁轮,大的铁轮有多半人高,像一个带着边的铁饼,铁轮内缘高出一公分卡在木轨的内缘;大轮前面是一对儿小轮儿,有七八十公分高,像一个大圈儿套着一个小圈儿。

两组铁轮上装着一个两米多长的大圆筒,圆筒后边是驾驶室,驾驶室的火门、煤仓、座椅、拉手已经安装完毕。余下最复杂的滑动器和拉力杆还得刘景仁来安装。

刘景仁从老齐手里接过图纸,仔细看了一下滑动器的内镗和外镗,爬到大圆筒下边偏右的地方开始安装。

滑动器的制造是小火车制造的关键,他就是蒸汽机的动机。三维设计图上因为内镗和外镗重叠的关系,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再好的匠人也看不明白。因为这些知识牵扯到几何学和物理学,不是这个时代能学明白的。

在哗哗啦啦的雨声中,几十个人围着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东西,看着刘景仁在下边一件件安装,他们心中充满了惊奇和敬畏,恭敬的低着头,就像在举行一个重大而又严肃的仪式。

过了两个时辰,刘景仁拧上了最后一个卡钉,他抬起头来,捶了捶有些僵硬的腰,对老齐说:“加水、装煤!”

人群像突然动的机器,一下子行动起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面的雨已经晴了,快要落山的太阳洒下了明亮的红光。

驾驶室的炉膛里,火越来越旺,明亮的火光给老齐染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芒,也给站在他身后的刘景仁镀上了一层红光。

“u”

型管里响起了开水煮沸的声音,刘景仁将头上的嗡鸣器向下拉了一下,“嘟”

——一声长鸣在燕山的群山中盘旋回荡。众人吃了一惊,纷纷跳到东边的路基下。

过了一会儿,等水温稳定了,刘景仁伸出手将火门儿右上端的红木拉手向外使劲儿一拉,“哧”

一股蒸汽从滑动器的阀门儿上喷出来,“哐”

、“哐”

、“哐”

车轮出缓慢而有单调的声音,沿着木轨缓缓前行。

“车跑了,车跑了。”

路基上的人们吆喝起来。“哐当”

“哐当”

“哐当”

声音越来越快,小火车很快驶出站台,拐上了中间的木轨,刘景仁向右搬动了组合拉力杆,再向右一推,“咔”

的一声,小火车停下来,又开始缓慢的后退,很快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挂上车厢。”

刘景仁从驾驶室里伸出头,对路基上的人喊了一声。

老齐从驾驶室东边跳下去,带着路基上的人将后边的车厢一节一节推上来,挂在小火车头后面,插上铁栓。

“后面四节车厢装上焦炭,人坐到前面两节车厢上。”

刘景仁喊。

他把小火车开到东边的陷口下,周奎在车间上面安排人把焦炭从陷口流到后面的四节车厢里,很快焦炭就装好了。

“上火车,准备出!”

刘景仁挥着拳头吆喝了一声。

不知是谁“”

嗷”

了一声,人们都跟着欢呼起来,大家纷纷爬上车厢,兴奋的抓着车帮,吆喝着“坐自动车了!

坐自动车了!”

在万历朝末年昏暗的时空里,在北京密云燕山的一个小山沟里,历史上第一辆小火车拉响汽笛,喷着白色的蒸汽,沿着包着铁皮的木轨,缓缓的出了,它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和汤河上轰隆隆的水声一起,穿过河上的水泥桥梁,冲进了燕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