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集英文 > 第七十四集 蔡邕劾奸

第七十四集 蔡邕劾奸 (第1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字幕: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赵苞率军与鲜卑对阵,见母妻皆都落于敌手,先是望天悲号,随后纵马上前,对母亲说道:为子无状,欲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孩儿不孝,自古无甚于此!

赵母遥呼其子表字说道: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

赵苞大哭道: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自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

言罢拨马回归本阵,下令擂鼓进战。

由是三军奋勇,各自用命,将鲜卑贼众悉皆摧破。

但赵苞母妻皆为羌人所害,死于乱军之中。战罢清扫战场,赵苞得其母妻尸,上书奏请归葬。灵帝大为感动,特遣使节前往吊慰,并封赵苞为鄃侯。

赵苞葬其母妻已讫,痛哭不止,谓其亲戚故友:食君禄而避国难,非为忠臣;杀生母以全忠义,非为孝子。某今为人臣子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遂仰天长啸,呕血而死。

字幕:熹平七年,改元为光和元年。

汉灵帝诏命,在洛阳鸿都门内设立学校,以诸臣通文艺者待诏其间,图画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又下诏州郡三公,推举征召善作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士子入学,时称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生颇受宠用,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封侯拜爵,形成势力。因此被清议目为“鸿都群小”

,公卿士人耻与同列。

自从青蛇现于御座之后,宫中继又妖异频。先是母鸡化雄,继而温德殿前出现黑气,青色霓虹降于南宫。于是自上而下,人人惊恐,个个不安。

灵帝亦自猜疑不定,便诏议郎蔡邕、张华、帝师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太史令单飏,至金商门,入崇德殿,问以灾异变故,以及应当采取对策。

字幕:马日磾,字翁叔,扶风茂陵人,经学家马融族孙,以才学入仕。曾任谏议大夫、光禄大夫,在东观典校官藏《五经》记传,并参与补续《东观汉记》。

单飏,字武宣,山阳湖6人。孤特清苦自立,善明天官、算术。举孝廉,迁太史令。

杨赐,字伯献,弘农郡华阴县人,太尉杨秉之子,以高第迁任侍中、越骑校尉。建宁元年,于华光殿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建宁三年拜光禄大夫,又升为司徒,因直言劝谏被免。

蔡邕、张华等人,都是当世大儒,通学博士,更不需说。

灵帝在南宫崇德殿召见诸儒,对众人说道:近来灾异频,不明罪咎何处。朕心忧急,访问公卿,皆都守口如瓶,不肯尽心。因公等经学深厚,皆宜阐明得失,指为政之要,全按经述对答。为保机密,须用皂囊封上。

说罢诏命每人付笔砚、奏版、封囊一套,吩咐作答之后,由中常侍曹节封贮上交。

不一时众人答毕,皆都封囊而退。灵帝坐于殿中,挨个拆囊观看。

见马日磾、张华、单飏都是虚应故事,援引前朝灾异,劝天子修德施仁以禳之而已。

又看帝师杨赐之奏:臣闻之经传,或得神以昌,或得神以亡。国家休明,则鉴其德;邪辟昏乱,则视其祸。今殿前之气,应为虹蜺,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诗人所谓蝀者也。方今内多嬖幸,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是以灾异屡见,前后丁宁。今复投蜺,可谓孰矣。昔虹贯牛山,管仲谏桓公无近妃宫。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如兜、共工更相荐说,旬月之间,并各拔擢,乐松处常伯,任芝居纳言。郄俭、梁鹄俱以便辟之性,佞辨之心,各受丰爵不次之宠,而令搢绅之徒委伏田亩,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弃捐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不念板、荡之作,虺蜴之诫。殆哉之危,莫过于今。幸赖皇天垂象谴告,惟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征鹤鸣之士,内亲张仲,外任山甫,断绝尺一,抑止游,留思庶政,无敢怠遑。冀上天还威,众变可弭。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

灵帝看罢师傅之奏,掩卷太息,陷入沉思。因知杨赐之语,皆乃自肺腹,并非空论是非。沉吟良久,又览阅蔡邕对策,则更为吃惊。只见蔡议郎奏策略云:

臣伏惟陛下圣德允明,深悼灾咎,褒臣末学,特垂访及,非臣蝼蚁所能堪副。斯诚输写肝胆出命之秋,岂可以顾患避害,使陛下不闻至戒哉!

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蜺堕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赵娆,贵重天下,生则赀藏侔于天府,死则丘墓逾于园陵,两子受封,兄弟典郡;续以永乐门史霍玉,依阻城社,又为奸邪。今者道路纷纷,复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风声,将为国患。宜高为堤防,明设禁令,深惟赵、霍,以为至戒。今圣意勤勤,思明邪正。而闻太尉张颢,为玉所进;光禄勋伟璋,有名贪浊;又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并叨时幸,荣富优足。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贤之福。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宰府孝廉,士之高选。近者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而今并以小文取选举,开请托之门,违明王之典,众心不厌,莫之敢言。臣愿陛下忍而绝之,思惟万机,以答天望。圣朝既自约厉,左右近臣亦宜从化。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天道亏满,鬼神福谦矣。臣以愚赣,感激忘身,敢触忌讳,手书具对。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

灵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

曹节见诸人奏对未及重新装入封囊,便迅即偷窥一遍。因杨赐是为帝师,且未明说应罢黜者为谁,自是拿他无法;但蔡邕所劾奸人却都标出名姓,于是悉被曹节泄漏出去。

由是凡被蔡邕点到名字者,包括灵帝乳母赵娆、永乐宫宦官霍玉,太尉张颢、光禄勋伟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又鸿都门学群小,立刻群起反击。

此事之前,先是蔡邕与司徒刘郃不和;蔡邕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关系不洽。而将作大匠阳球,却又是中常侍程璜女婿。

程璜既知蔡邕奏本内容,遂指使女婿阳球人等,写成匿名奏疏,诬告蔡邕。其疏略云:

卫尉蔡质、议郎蔡邕叔侄,曾数因私事请托于司徒刘郃。只因刘郃秉正无私,不肯答应,蔡邕于是怀恨在心,故此诬害朝中群僚。其心可诛,伏乞圣裁。

灵帝接到匿名书信,因下诏给尚书,命召蔡邕质问。

蔡邕上疏辩白,但与叔父还是被送入洛阳狱,有司议罪,应将二人弃市。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因向灵帝求情。

灵帝想起蔡邕奏章末尾之语,知道定是奏疏泄密,故此遭人诬害。于是下诏免死,与家属流放朔方郡,遇赦不免。

阳球闻说,不肯罢休,遂以重金收买刺客,于路刺杀蔡邕。

刺客却被蔡邕正义感动,故此不为阳球所用。阳球又贿赂有司官员毒害蔡邕,受赂者反将消息告诉蔡邕,要其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无事出京北上,居住在五原安阳县。

蔡邕之前在东观时,正与卢植、韩说等人一起修撰《东观汉记》,此时遭逢流放,未及写成。因此在流放期间撰写完毕,上书天子,呈报所著《十意》,分别目,附在书尾。

灵帝爱怜蔡邕才高,适逢次年大赦,于是赦免蔡邕,准其返回原籍。

蔡邕得到天子赦书,意外之喜,由是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回郡。

五原太守王智乃是中常侍王甫之弟,闻说蔡邕复被朝廷启用,声称钦慕蔡邕才学人品,非要置酒为其送行。蔡邕难却盛情,只得赴宴,应景而已。

当日酒酣,王智离座起舞,相劝蔡邕饮酒,蔡邕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