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集英文 > 第五十四集 马援降汉

第五十四集 马援降汉 (第1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洛阳前往成都官道,汉使怀揣光武帝诏书,一路疾驰。

成都帝宫,延岑正向公孙述献计:汉军夹江扎营,陛下不如兵分两路出击。

公孙述称善,于是下诏:派谢丰、袁吉率主力,进击吴汉江北大营;又使别将率精卒万余,往江南大营阻击刘尚,使其两军尾不能相顾。

诸将称诺,于是分别出击,将汉军分作两段,将欲各个击破。

吴汉至此处境完全被动,只好破釜沉舟,勉励部下同心协力,人自为战。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不出,多树旗帜,烟火往来不绝,以此迷惑蜀军。

及至半夜,吴汉率军渡江,潜与刘尚军会合。

蜀将谢丰等人尚被蒙在鼓中,次日分兵江北阻击吴汉,自率大军进攻江南刘尚。

吴汉见谢丰中计,便令全军出击。

战斗从早至晚,大破敌军,阵斩谢丰、袁吉级。

此后吴汉军与蜀军激战于广都之间,八战八胜,终于进抵成都。

与此同时,臧宫军也从北面攻克绵竹、涪城、繁县、郫县,与吴汉、刘尚会师成都城下。

公孙述见汉军大聚,将成都围得水泄不通,不由惊惶失措。

延岑向公孙述进言,誓言坚定死战,一面献计重赏招募死士,出城突袭汉军。

公孙述从之,于是尽出府库金银财宝,行敢死之士五千人。延岑亲引五千死士夜出成都,绕到汉军之后,集结待命。

吴汉时见围城已定,复又开始麻痹轻敌,不加防备。

十一月初某夜,汉军正在安睡。忽听后营外金鼓齐鸣,人喊马嘶,犹如天崩地裂。延岑率领死士呼喊而进,突入汉中营栅,挥刀乱杀,趁风放火。汉军大溃,走投无路。

吴汉拼命南逃,不慎落水,手拉马尾渡江,这才逃得一命。

急在江岸收拢败军,复得十万余众,军威稍振。但见全部粮草辎重尽失,再无继续作战后勤保障。吴汉顿足捶胸道:不世之功,被某毁于一旦!

便与诸将商议,欲退兵转回夷陵。

转运谒者张堪劝阻道:将军不可!

今隗嚣既平,公孙述断其一臂,且为惊弓之鸟,一鼓可下。将军之败,乃因大意轻敌,为敌所乘,以至如此。则敌今大胜,岂有不轻我者?此时必于城中庆功,不复以我为备也。公孙述之败,只在今日,望将军熟思虑之。

吴汉听罢大喜道:非是先生教我,几乎再次自误!

由是议决,复渡汉水南下。更命臧宫率本部军带七日之粮,兼程南下,猛攻成都咸阳门。

延岑闻说汉军又来,恃前番胜敌之勇,亲率主力出城,与臧宫在咸阳门外展开激战。

两军从清晨一直厮杀到正午,直杀得血流成河,死尸枕籍,双方难分胜负。延岑尽遣精锐上阵,连续击退汉军三次冲锋。

公孙述引三百随侍驰出咸阳门外,亲自观战,为延岑助威。

午时三刻,汉军渐渐不支,开始后退。延岑军得胜,但兵锋已疲,无力追击。

臧宫见蜀军不能追击,便知时机已至,一声令下,命五百预备骑兵动突袭,并亲挺长矛,策马驰下高坡,身先士卒,杀入敌阵。

延岑未料臧宫还在高坡上留有五百生力马军,见来势如风,不由大惊,欲要挥兵阻截,已是力不从心。臧宫杀入战阵,冲开一条血路,直奔咸阳门下,冲向大成皇帝。

公孙述正立马观战,与随从说笑指点,忽见自家阵营荡开,一员白袍大将已杀到近前。由是大惊,急拨马欲还归城内之时,臧宫已如一道白光,马到人至,人至枪出。

茂宫一声大喝,挺矛刺入公孙述左肋,入肉三寸,血染龙袍。

公孙述啊也一声大叫,在马上摇摇欲坠。左右护卫齐出,上前扶住,拨马便走。

臧宫欲要再上前复加一枪,延岑已至,架住臧宫手中长矛,掩护皇帝回宫。因不知主公生死,众军又疲惫不堪,延岑不敢恋战,慌忙退兵,命掩城门。

臧宫见敌军败退入城,欲要挥军攻城,见自己属下众军也已疲惫不堪,战马俱都如同水洗。提枪看时,见血盈数寸,知道公孙述肋上中矛,于是喝令收军,回营休息。

公孙述被救回城中,果然身负重伤,流血过多,时复昏迷,已处于弥留。因自知无幸,遂召延岑入内,将军权郑重交付,嘱其率军死战到底。嘱托已毕,大叫一声而亡。

延岑见公孙述已死,反复思量良久,决定向汉军投降。

十一月十八日清晨,延岑在成都城头树起白幡,打开城门,带残部向汉军投降。

吴汉率军入城,毫不客气,命将延岑推出斩,又割公孙述级,将二人满门老小数百口全部诛杀。其后下令,屠城三日。

谒者张堪在后军督粮,待进入城中之时,只见黎民哀号,人头滚滚,已是血流成河。

张堪大惊,急入皇宫来见吴汉,厉声叫道:将军是欲效当年项王入咸阳时耶!

西楚霸王百战百胜,终将江山社稷输于我汉高祖者,失人心也!

将军今日屠城痛快,我恐旬日之内,将军之当被汉天子悬于成都之门,以谢蜀中百姓矣!

吴汉闻言大悟,急下座行礼,谢罪道:若非先生教我,必不能成此大功;但又非先生骂我,必将遭灭门之祸者。

急命人持节出宫,到城中各地传令,停止屠杀,并出榜安民,宣罪己之书。

由是成都安堵,蜀中平定。

字幕:张堪,字君游,宛县人,世为南阳郡豪门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