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集英文 > 第二十一集 贾谊上疏

第二十一集 贾谊上疏 (第1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未央宫中,君臣问策。

陈平闻天子问讯,爽快答道:臣亦不知,百官自有主其事者。陛下若问决狱,责以廷尉;若问钱谷,可责治粟内史。

汉文帝愠怒道:则我置左右丞相在朝,是为何用哉?

周勃闻听天子出言不善,愈加惊慌。

陈平从容答道:宰相者,是辅佐天子,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若事必躬亲,则复置百官有司,何为?

文帝闻罢,哈哈大笑:卿乃大才,真我大汉丞相也。

周勃惭愧无地,起身再拜:臣之才能,不及陈平万一。请许臣以病辞,去此相位。

文帝勉慰数语,就而允之,于是诏命陈平独相。至此陈平职冠群臣,乃为百官之。

奇花易谢,好景不长。陈平为相未及一载,便于孝文帝二年患病去世。孝文帝悯其大功,赐谥号为献侯,命其子共侯陈买袭承父爵,并领曲逆封地。

事件悬疑:陈平“受金盗嫂”

之典,出于《史记·陈丞相世家》。其文略云: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从字面上看来,周勃完全是出于嫉妒,捕风捉影,谄害陈平。然而其中疑点十分明显,便是陈平自楚营逃奔汉王之时,只是一降将而已,而且孤身一人,并无任何背景可言。即便被封为都尉,又怎可与周勃这个汉王小同乡,一同起兵,且兵权在手之勋臣大将相比?如果说周勃出于嫉妒,对一个外来降将大肆诬陷,则以其心胸,又怎能高居汉相之位?

历史真相:其实是因周勃十分欣赏陈平才能,又深知汉王刘邦性情好恶,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实助陈平必得重用,为汉王选贤任能之举。其中蹊跷,只需回顾周、陈二人,一生中三次完美配合,屡建奇功,便知端地。

镜头闪回,叙述陈平与周勃数次合作。

陈平原随项羽,单枪独马夜渡黄河,投奔汉王。刘邦并未对其另眼相待,只是随众赐宴而已。陈平恐此后再无机会得见汉王,便以有事相报为名,宴后独自留下,畅论天下时局,以满腹才华打动汉王。刘邦与谈大悦,遂命为都尉,使其监管满营诸将军纪。

汉军诸将由此哗然,不愿受此楚军逃兵管辖,由是诉诸将军周勃。

周勃暗中观察,见陈平果有大才,满营诸将,未有及者。因此不但听信诸将报告参劾,反而将欲力荐于汉王,劝其重用陈平。但深知汉王性情,最忌朋党互荐,由是便思一计,拉上灌婴,反向汉王进谄。以捕风捉影之事,小事重报,捏成盗嫂、受金,两条重罪。

刘邦听其二人所献谗言,感觉十分可笑,遂自言自语道:小叔与阿嫂私通,乃是房帷之中隐晦之事,本来无据可查;而收受军士小礼,凡是带兵将军,何人不犯此错?岂可独罪陈平!

以此二罪谄之,其实是欲表明陈平职小,不足以服众也。

于是唤来陈平,询问一番。陈平妙言答对,便得重用,且被赐以重金,再不必受贿以图自存。由此众军不得不服,再不敢提甚异议。周勃一番表演,实助陈平固宠。

刘邦亲征英布,虽然最终获胜,但亦身负重伤。其后燕王卢绾也反,便派樊哙领兵征伐。但大军方出,朝中就有人向高祖进言,说樊哙与吕后勾结,实不可用。刘邦命陈平至营传令,使周勃接替樊哙,并将樊哙斩回报。陈平再与周勃完美合作,生擒樊哙以归。

吕后死后,又是周、陈联手,调集北军,诛灭吕氏一族,然后迎立代王。

汉文帝继位,叙论众臣之功,众人皆争为己,陈平独让周勃。

陈平奏道:当高祖之时,臣六出奇计,周勃功不如我;今灭诸吕,臣功不如太尉。

于是主动要求辞去右丞相位置,让予周勃。汉文帝听罢大为感动,就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做左丞相。此乃陈、周二人第三度合作,建立不世奇功,力挽乾坤,结局皆大欢喜。

汉文帝留下二位丞相问政,陈平早已看出,天子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看不惯周勃恃功自傲,欲罢其相位而已。故此一面任其先受一番尴尬,以顺天子心意,再轻轻数语妙答,以救周勃之危,替其解脱。此是二人最后一次配合,皆得保全官职富贵。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

陈平谢世,文帝重新起用周勃,命其为相。

十个月后,因当时列侯都住在长安,京城粮食供应不足。文帝于是下诏,命令列侯各归封国,不得滞留长安。列侯贪恋朝中权位,各寻借口留在京城,不肯归封。

文帝怒,复命免除周勃相国职位,使其带头表率,回归封地绛县。

周勃回到封地年余,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到达绛县,便想起当年高祖伪游云梦,借机擒拿楚王韩信之事。因畏惧被诛,便常身披铠甲,命家兵卫护,才敢来见郡守、郡尉。

此后便有人借此上书,告周勃想要谋反。

汉文帝览奏,半信半疑,遂诏命廷尉前往绛县,审明回奏。廷尉又将此事交给长安令处理,于是捕捉周勃,下狱拘审治罪。

周勃恐惧异常,兼又拙于言辞,不知怎样答辩。

狱吏渐渐欺辱,周勃以千金贿赂狱吏,请其开恩。狱吏知道周勃为人忠厚,不会谋反,意欲救之,就在牍板背面写上一行字,相隔监门示之。

牍板之上写道:请公主出面,向太后求情。

狱吏所说公主,乃是汉文帝之女,嫁给周勃长子周胜。周勃一见大喜,恍然大悟。由是待长子周胜前来探监之时,命其还家说与公主,令其入宫见其祖母,为自己作证未反。并命将多年来朝廷增封及赏赐财物,都送给国舅薄昭,同时请其上奏美言。

案件审至紧急关头,薄昭果然替周勃出力,连夜进宫,向姑母薄太后进言。太后也早自孙女口中得知此案,认为周勃没有谋反情事。

来日文帝临朝之前,来向太后请安。薄太后忽暴怒,抓起头巾,向文帝身上掷去,厉声喝骂:绛侯周勃,乃三世老臣,功高盖世。又身挂皇帝赐给印玺,在北军率领十万铁骑,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小县封国,反倒要谋反不成!

汉文帝此时已经看到绛侯在狱中供辞,知其被屈含冤;又见母亲暴怒,急忙拜倒谢罪:太后休怒。狱吏也是刚查清楚此事,上报绛侯无罪,孩儿这就马上放他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