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集英文 > 第六十一集 叩桡退兵

第六十一集 叩桡退兵 (第3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当年兄与弟相约,弟能覆楚以报父仇,兄必复楚以报君恩,今斯言皆都验矣。非弟不念故国,惟平王逐无罪之子,杀无罪之臣,某实不胜其愤,以至于此。昔齐桓公存邢立卫,秦穆公三置晋君,不贪其土,传诵至今。弟窃闻兹义,故劝吴王引军离郢,以全楚祚。昔太子建,因奸贼费无极献谄枉死,楚人无不悯之。其子芈胜,糊口于吴,寄人篱下,近二十年矣,未有寸土之封。楚若能允公孙胜归国,使奉故太子之祀,弟必劝吴王与楚化敌为好,以成吾子存楚之志。书不尽言,立等回复!

申包胥览书,立即转呈令尹子西,请其定夺。

子西道:封故太子之子,亦楚人之意,有何不可!

申包胥大喜,当即回书伍子胥,并遣使迎公孙芈胜归楚。子西复奏楚王,封以大邑。

由此吴、楚大战终告结束,江南之地复归安定。

伍员大仇得报,遂向吴王请假两月,装载金银财帛满车,往当年逃亡来路而行,寻找故人,欲报旧恩。

先至历阳山中,欲求东皋公报之,见止存其庐舍,家人俱不知所往。又寻至龙洞山问皇甫讷,亦无踪迹。

伍员叹道:真当世高士,我不如也!

就其地再拜,立碑为志而去。

复过溧阳濑水之上,见自己留题之石宛在,浣纱之女却已杳如黄鹤。乃据当年所许之愿,命令侍从,投千金于濑水之中,说道:女子如泉下有知,可知吾不相负之意也!

此后其水便名投金濑。后世称未出嫁少女为“千金小姐”

,其典故缘来于此。

伍员寻友不遇,报恩无门,只得还归姑苏,提前销假,相助吴王理政。

便在此时,边邑守臣书来报:越王允常得到夫概之书,本已兵。及至边境,因闻孙武、伍员等引大兵回国,料难取胜,便即班师而回。

阖闾览奏,传示众卿:只因大战方过,只得隐忍,暂息兵戈,早晚之间,必灭越国!

伍子胥:大王息怒。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阖闾:此言甚是。便如贤卿一般,一旦大仇得报,棺鞭尸,岂非快意人生哉!

遂大聚众卿,叙论破楚之功。众臣纵论横评,皆以孙武为功,伍子胥其次,公子夫概虽然功高盖世,但因谋反,前功尽弃。吴王甚称所评公道,便欲分茅裂土,以封功臣。

孙武进奏:臣虽有战功,但在郢都时杀人父母,***女,人棺冢,鞭人尸骸;诸般恶举,上干天和。若再居功,恐遭天谴。

阖闾:若依卿意,却待如何?

孙武:吴国大敌,只有楚国。今楚虽复国,但元气大伤,十年之内不能与我为敌矣。大事已了,为臣罪孽深重,不愿居官,只请还山隐居,以终天年。

伍子胥及众臣闻此,无不失惊,叹惋不已。吴王再三劝之不从,只得权且散朝,暗嘱伍员以私谊挽留。伍子胥奉命,散班后便请孙武至府,不论公事,只说私交,恳请留朝。

孙武愈加不从,反私劝伍员:子乃智谋之士,岂不知天道乎?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三十年河东,复三十年便转河西。吴王以寡欺众,几灭楚国,因恃其强,骄乐必生。夫功成不退,将有后患,我兄详之!

伍员正当扬眉吐气之时,春风得意之际,岂肯听他?不以为然,复又相劝。

孙武叹道: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子不听弟之劝,亦休劝我。

由是深施一礼,离开伍府,还归家中,收拾行囊车马,飘然而去,其后不知所终。孙武虽去,然因留下十三篇兵法于世,诸子百家中兵家一派,便即自此而兴。

孙武弃官隐居之后,吴王阖闾即拜伍员为国相,尊呼为子胥而不名。伯嚭为太宰,同预国政。更名阊门曰破楚门,复垒石于南界,留门使兵守之,以拒越人,号曰石门关。

周敬王十五年,楚昭王十一年,公元前5o5年。

楚昭王遣王孙熊繇在梅子(今梅溪乡)筑东麋城,迁其国遗民于此。

画外音:古糜国,祁姓,子爵,建国于商,春秋时被楚国所灭。糜国王族后裔及其国民中,多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糜氏或麋氏,后统一为糜氏,世代相传至今。楚国虽经吴国沉重军事打击,但因国土广袤,本国展未受太大影响。反而知耻而后勇,在令尹子西治理之下稳步展,直至达到繁盛顶点。因改革政治体制,在全境范围内普遍设立新县,边境设郡,完善官职爵秩,展经济。楚文明一如江河出峡,以奔腾万里之势,终致盛极一时。

时过三载,鲁定公八年。

孔子在鲁,时年五十岁,自称“五十不惑”

阳虎字货,鲁大夫季平子家臣。季氏数世掌握鲁国朝政,阳货复又掌握季氏家政。因势力渐大,勾结季桓子之弟季寤,复与公鉏及等人联手,背叛季桓子,欲图取而代之。

因谋事不密,阳货反被季桓子与孟孙氏合力打败,逃往齐国,史称阳货之乱。

便在此时,季桓子家臣公山弗扰亦效阳货,起兵叛于费邑,命召孔子参与谋划。孔子当时正准备出仕做官,于是便欲应公山弗扰之召。子路闻而不悦,来劝恩师。

子路:夫子若无处可去,也就算了,何必非从公山氏之召,去侍奉此类家奴?

孔子:此言虽鲁,却是至理。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于是听从弟子劝告,婉拒公山弗扰之聘。

与此同年,范蠡携师妹越盈至越,以满腹学问打动越王允常,封为上大夫。乃命师妹训练越军击剑之法,三年之内,越国士卒无不以一当十,武力便为诸侯列国之冠。

范蠡高瞻远瞩,为防备吴国来袭,率军筑城于浙江之口,号曰固陵,言可固守之意。

楚昭王迁鄀之后,以子西为令尹,子期为左尹,申包胥乞师功大,欲拜为右尹。

申包胥固辞不受,昭王强之,包胥乃挈其妻子而逃。妻子不解,问丈夫逃走之故。

申包胥:吾为朋友之义,不泄子胥之谋,使引吴兵破楚。郢都被毁,国人死难,大夫家室遭辱,平王之墓掘,鞭尸弃骨,皆吾之罪。以罪而冒功,吾实耻之!

遂逃入深山,终身不出。楚昭王旌表其闾,名曰忠臣之门。

楚昭王复因王孙繇曾在江上舟中替己受戈,封为右尹。沈诸梁、锺建、宋木、斗辛、斗巢、薳延等诸大夫,俱都进爵加邑。又召斗怀还朝,使为大夫。

令尹子西不解,问道:当大王亡郧之时,斗怀欲行弑逆,幸被其兄斗辛阻止,复逼我等奔随,受尽颠簸磨难。大王不罪之可矣,因何反得封赏?

楚昭王答道:想当初也,因我父王偏信费无极谮言,冤杀其父。彼欲为父报仇,乃孝子也;且听其兄劝而止,复曰悌弟也。既如此孝悌,何难为乎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