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2页)

作者:华卿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粟家二进院子,后宅的正屋里。粟地主和粟家大娘子在说话。这一对夫妻商议的就是贾二郎。

“夫郎,这贾家小郎君往后是不是要当了贵客才成。真按着咱家的伙食招待,咱怕贾家小郎君吃不消。”

贾家大娘子有一点迟疑的态度。

粟家什么家底?

贾家什么家底?

一个自耕农,一个官宦人家。贾二郎还是贾家的嫡出郎君,将来要继承贾家的家业。粟家想巴结一回,如今当然就要好好招待。当然这是粟家大娘子的说法。

“不成,不成。”

粟地主连连摆手,他坐在榻上,目光对着老妻,他说道:“贾小郎君的爹不自己教导,还送咱家,这就是想在咱家让嫡出的儿郎吃一吃。这苦不吃,贾家哪能满意。咱家啥样,就啥样。也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没得闹什么笑话了。”

粟地主的态度很坚定。

贾家大娘子倒底拧不过当家的心思。这家里人口多,儿郎们又娶妻生子,又迎来送往。特别是她这夫郎一直觉得家里地少,还想再添着家业。

这些年里家中真可谓是清贫的很。为的就是多攒一点家业。

家中也想着就明年,等着钱财更凑手,这要置添新的田地。

甭管是买熟地,还是开垦新地。总之在粟家大娘子的眼中都是花啦啦的钱财如流水一般流淌掉。

“那成,那全听夫郎的。”

粟家大娘子也不再多嘴。

“把咱家的小女掬着点,莫要往贾家小郎跟前凑。男女有别,门第摆这儿,咱家的女娃高攀不上,莫去惹来贾家的嫌弃。”

粟地主又交待话道。

粟家大娘子听着这话后,她低头,又是应一声。

对于小女,粟家大娘子还是心疼的。必竟她生了五儿一女。前面五个儿子全娶妻。

如今孙子孙女都添上,这一个小女儿是晚来得女,倒底是多心疼一回。

特别是小女儿一出生后,大儿子就补上县衙门的缺。粟大娘子一直

觉得小女儿还有一点福气。

可如今听着夫郎这一说,粟大娘子也懂,这门第差太多,这不远不近的好。真近了,就是粟家不知道礼数规矩。

“咱懂。”

粟家大娘子还说道:“咱家会给小女寻摸来一桩合适的姻缘。贾家门第太高,真攀不上。”

“你懂就好,小女还小,莫要看着贾家小郎俊俏,还在咱家住一段时日就真的被猪油糊了心。也怪咱,当初咱若是本事大些,咱也当上官老爷。唉。不说了,时辰不早了,歇下吧。”

粟地主不再追忆过往。

多年老友,这人生际遇大不同。粟地主心头也是不好受。

粟家的地主,如今是粟地主的四个儿子在耕种。

粟大郎在衙门当文吏。其余四个儿子跟着粟地主在家耕种。

粟地主缺一条胳膊,他这里多少不方便。可再不方便,还要劳作。

至于四个儿子,这正是壮劳力,那使得很。而且在乡人眼中,粟家算是好人家。

有上等的水浇地,这等好地收成最好。还有大牲口,一头正当年的牛。

夏日,夏收之时。麦浪在阳光下似乎都泛上金光。

一眼望去,一阵风起,就跟一片的金浪一样美。

至少贾二郎头一回见识到大片大片的麦浪时,他还能理解一下诗人们的浪漫。

然后等着拿起镰刀去收割的时候,一点也不浪漫。只有扎人的感觉,只有一直弯腰收割时的腰痛。

这时候贾二郎有一点理解为何家人年岁大一些后,个个都似乎是驼背的模样。

常年劳动,常年弯腰干活。这驼背貌似是生活的印记。

来到粟家这一两日,这吃的不太好。粟家在乡里的日子算好。

至少贾二郎偶尔听着这一个乡下村子的村民们议论时,人人都夸粟地主家的日子好过。

可真当贾二郎尝一尝这好过的滋味时。他觉得一点也不好过。

粟家的饭菜不少盐,却是少油少荤腥肉味。饼子入嘴时是粗细粮的杂合味道。面是没有磨细,粗糙的很。

贾二郎吃在嘴里,他觉得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还是荤腥肉食少了,两日不食肉滋味,他馋嘴了。

等着下地干几天农忙夏收的活计,大大太阳下,浑身出汗,喝再多水,吃含盐量份高的食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