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集原文 > 第十集 武王伐纣

第十集 武王伐纣 (第2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帝辛:胡说!

历代先王,岂不佑我?

祖伊:非是先王不佑,而是大王荒淫暴虐,自绝于天,故被天弃,使民不得安食。而大王既不揣度天意,又不遵循祖宗常法。今殷民皆愿商朝早亡,因谓:“天何不显灵?不早降灭纣天命!”

民心如此,其将奈何?

帝辛:我命在己,而不在天,贤卿何必担心!

祖伊:呜呼!

王多过失,又懒惰懈怠,岂尚能向上天祈求福命,以祐我殷民乎?

帝辛:再要信口妄言,我必斩汝!

祖伊闻此,再拜而起,辞帝出殿,仰天长叹。

祖伊:纣王已不能劝矣,不亡奈何!

姜子牙时在朝歌,闻说祖伊之叹,于是二话不说,辞别故友异人,背起行囊,向西而去,直奔岐周。

由此追溯姜子牙先祖,曾为五帝之时四岳,并辅佐夏禹治水,立有大功。因被帝舜封在吕地,故此后世指国为姓,自称姓吕。于是姜尚又称吕尚,以子牙为表字。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因父亲早死,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并为族人所不容。

姜子牙渐渐长大,为奉养寡母,十几岁便开始为生计操劳。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姜子牙先做宰牛卖肉屠夫,后开酒店,聊补无米之炊。每至夜阑更深,店门打烊已后,姜子牙便挑灯夜读,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安邦之道。

岁月易过,人生苦短。只因时乖命舛,身居下层庶民,朝中无人引荐,姜子牙直到七十岁时,须皓然,犹且不能显达,只得闲居在家。

忽一日,姜子牙拜别父母坟墓,于朝霞初升之时离开吕国,与日俱进,一路向西。

先到商都朝歌,寄身于朋友异人之家,欲求出仕。但因商纣王正大举征伐东夷,最为仇视夷人,姜子牙出身夷邦贵族,因此不得进身之阶。

姜子牙眼见自己年岁高迈,感叹时日无多,时乖命蹇。此时听闻祖伊之叹,于是告别异人,再次束囊西行,前往岐周。

说不得跋山涉水,晓行夜住,一路艰苦,自不必提。这一日,姜子牙来至岐山脚下,渭水之滨。因闻到处都是传颂西伯贤德之声,又见磻溪风景优美,便在此建棚搭屋,每日临溪垂钓;一面陶情怡性,闲时渔樵问答,倒也自得其乐。

樵子:我观你每日在溪边坐地,垂丝直钓,不施钓饵,又不作弯钩,此是何意?

姜子牙:何意?我则是,宁向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樵子:此话不通。我看你这老汉,倒活像一个大马猴。

姜子牙:咄!

你这莽汉,怎敢小觑我?说不定你这一生荣华富贵,倒在老朽手里。

樵子哈哈大笑,挑柴而去。

便在此时,西岐城中,文王姬昌已渐老迈,垂暮光景。周文王眼见国中虽然人才济济,各尽职守,但并无经天纬地大才,可委以辅国重任,不由怀忧,闷闷不乐。

仲秋时节,忽这一日,姬昌来至宫外,抬眼望去,只见秋高气爽,草长马肥。文王兴致起,还至宫中,便唤内侍。

姬昌:内侍,传令众臣,如今秋高气爽,且随本王出外狩猎,解闷则个。

内侍:喏!

姬昌:且慢,出之前,待本王依例先卜一卦,占其休咎。

内侍闻声止步,奉上钱课宝匣。文王抛钱在案六次,得其卦象,又惊又喜。

姬昌:咦,奇哉,怪也。

内侍:未知何奇,何怪?

姬昌:据此卦象,此番狩猎所得,非龙非螭,非虎非熊;乃成就霸业之辅弼,兴周克商之能臣也。

内侍:既是如此,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姬昌得此卦辞大喜,遂带诸子众臣欣然出猎,来至渭河北岸,撒下猎场。当下颁下赏格,诸将张弓搭箭,飞马走鹰,各自奋勇,驰骋林野。

山林中飞禽走兽受惊,奔突来去,张惶四逃,风云变色。

姜子牙稳坐溪畔,便如老僧入定,注目水面,纹丝不动。

内侍:大王请看,那溪边有一老翁,煞是奇怪。

姬昌:果是如此,待我上前观看。

周文王引内侍上前,悄悄站在姜子牙身后,探头观看。因见其垂丝直钓,甚感惊奇。内侍将上前喝问,文王伸手止住,又立半日,姜子牙故作不知,竟不回身。

姬昌:先生垂丝直钩,离水三尺,所钓者何?

姜子牙:宁向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姬昌:先生真贤才也。可否转身相见,容姬昌请教大道否?

姜子牙故作大惊,急弃杆回身,躬身施礼。

姜子牙:山野村叟,疏于礼数。不知贤伯侯光降,罪过罪过。

周文王还礼,并整衣冠,再拜于地。

姬昌:我先君太公曾云,定有圣人来岐,以兴周室。则太公所望,岂非公耶?敬请随我还都,以为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