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雍正九子夺嫡 > 第132章 军校总教官泰山封禅之议

第132章 军校总教官泰山封禅之议 (第2页)

作者:紫金残魂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群臣都明白李世民不是不想去泰山封禅,而是谦让一番,否则天下百姓怎么看他这个皇帝。

又过了一个月李道宗代表李唐宗室再次上表请求李世民前往泰山封禅。

李道宗:“陛下自登基以来,灭东突厥,平林邑,败吐谷浑,定高昌,亡吐蕃,连灭辽东三国,开疆拓土,贞观盛世到来,文治武功远在秦始皇和汉武帝之上,泰山封禅可谓众望所归。”

李世民微微一笑,摆摆手说:“众爱卿的心意,朕都明白,可朕真不能同意。”

三个月后李世民拒绝泰山封禅的事情传到了大唐民间,百姓们自组织万民书,请求李世民前往泰山封禅,尤其是那个在忠烈祠前痛哭的老者,更是用血书明志,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第二天大朝会上百姓的万民书就递到了御前,群臣震动,做皇帝做到李世民这样,也是全国夫人了。

李世民:“民意不可欺,然寸土之功,朕还不足以媲美秦皇汉武,泰山封禅一事就此作罢。”

俗话说,事不过三,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作为皇帝,三辞三让的仪式,该有的还得有。

第四个月,大唐群臣又上表请李世民泰山封禅。

李世民:“朕真是不能同意,但是既然大家这么诚心诚意地请求,朕只好同意去泰山封禅了。”

李世民终于同意了,群臣请泰山封禅的心终于能放下来了。

这个时候李宽看了魏征一眼,前世的魏征可是明确反对李世民去泰山封禅的,现在他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贞观十八年十月,随着一支盛大的队伍抵达泰山,泰山开始变得热闹了起来。

这一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带领凌烟阁二十二功臣,封禅泰山。

太子李宽留守长安城监国,中书令马周辅政,除了李宽,李世民也带走了所有皇子,李恪,李泰,李佑,李愔,李恽,李贞,李治七个兄弟都被调回参加泰山封禅仪式,这也是他们兄弟最后的机会。

李泰醉心科学,早就没有了争储之心,而李佑无兵无权,只有了亲王的爵位,开启了摆烂之心,其余五个皇子心怀各异,夺嫡之心昭然若揭。

李世民临行前,李宽特意送了一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晋祖隋文,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颉利可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后世伟人的诗气势磅礴,送给泰山封禅的李世民,正合时宜。

李世民之前华夏历史上有三位帝王完成了泰山封禅,第一个就是祖龙皇帝秦始皇嬴政,第二个就是汉武帝刘彻,第三个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自刘秀之后,整整六百年之内,华夏帝王都没人能再次封禅泰山。

秦始皇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尊崇儒术,币制改革,大败匈奴,打通西域,兴利开边,建立年号。

汉光武帝起兵反抗王莽,建立东汉,重新统一全国,开创光武中兴汉室。

不管是三国时代的乱世枭雄,还是南北朝时代的割据霸主,亦或是隋文帝杨坚这样真正一统天下的雄主,开创了开皇之治都没能达成这一成就。

李世民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灭东突厥,平林邑,败吐谷浑,定高昌,亡吐蕃,连灭辽东三国,功绩远胜秦皇汉武,泰山封禅,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