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明朝那些事 > 第123章 男子回乡扫墓妹夫宰牛欢迎牛说这把钝刀不够锋利

第123章 男子回乡扫墓妹夫宰牛欢迎牛说这把钝刀不够锋利 (第2页)

作者:为情所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从此,周大可带着兰儿住进了孙大勇的家,周大可也成了兰儿的爹。

一晃又过了三年,兰儿八岁了,在兰儿八岁生日的这一天,她自告奋勇说要上山打只野兔回来庆祝生日。

可到了中午还不见兰儿回家,周大可就上山寻找,结果在一块偏僻的大石头旁现兰儿躺在那里,满是伤痕,手里还死死地拽着一只被她射下的野兔。

大夫告诉周大可,兰儿的头部受了重创,虽然保住了性命,可是由于脑内有淤血,会变成傻痴。这个淤血可能会随着时间慢慢散开,病就好了,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散开,只能看造化了。

这个消息让周大可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原本他就想踢开这个拖油瓶,可念在兰儿虽小,却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就认了她做女儿,这辈子媳妇是娶不上了,就想把孩子拉扯大给自己养老,这下子连养老的计划都泡汤了。

好在周大可内心还是善良的,他继续抚养着痴傻的兰儿,每年的元宵都会去庙里祈求兰儿的病可以好,能找个好人家。

这一晃就到了兰儿16岁,原本每年的这个时候兰儿都寄放在隔壁李婶家,可今年李婶被自己的女儿接到隔壁村过新年了,无奈周大可只好带着兰儿一起去这个人多口杂的庙会。

周大可将女儿安排好就拿着香挤进了人群,可人实在是太多了,等他上完香回到和兰儿约定的地点,现兰儿不见了。

这下周大可急坏了,他以为兰儿跟着他往前挤,找不到自己迷路了,到现在还没有出来,于是他又一次挤进了人群,找了半天也没有现女儿的身影。

人群渐渐地散去,到了午夜时分,庙会的商贩都准备回家了,可还是不见兰儿的踪影。

直到天刚蒙蒙亮,周大可终于在一条小巷子里,现了昏迷的兰儿,可兰儿衣衫不整,下身失血,她害怕得连周大可也不认识了,只是紧紧地握着爹爹给买的糖画。

周大可一看就知道生了什么,连忙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兰儿盖上,可兰儿拼命挣扎:“你不要过来,我要爹爹,这是爹爹给我买的,走开,坏蛋,你这个坏蛋。”

“你们这些畜生,连一个傻的都不放过,老天爷,你让他们不得好死吧!”

周大可崩溃地哽咽道。

周大可好不容易把兰儿哄回了家,受惊吓过度的兰儿就再也没有出过门,每天躲在自己的被窝里,有时候还会自言自语,说别人要害她,有时候忽然从被窝里钻出来,拿起木棍说要打坏人。

为了照顾女儿,周大可三个月来不知道瘦了多少,眼睛凹陷,行动迟缓,可以说是身心疲惫。

有一日兰儿忽然说自己不想吃饭,周大可就做了她平日喜欢的糖醋鱼,兰儿一闻到这个味道就吐了一地,只好又找大夫来看。

大夫说兰儿怀孕了,要小心身体,做好保暖工作。

周大可知道后,对兰儿充满了愧疚感,他对着天空泪眼婆娑:“大勇啊,我对不起你,住着你的房子,却没有照顾好你女儿,况且你女儿对我还有救命之恩。”

七个月后,兰儿就生下了一对龙凤胎,村里顿时炸开了锅,一个未出阁的姑娘竟然生了孩子,还是个傻痴。

对于村里的流言蜚语,周大可不闻不问,而兰儿是个傻痴,这些背后的流言对她也没有半点影响。

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兰儿虽然还是傻傻的,可情绪渐渐有了好转,她知道给孩子喂奶,知道给孩子做衣服,还会做家务,也肯出门了,家门口那几寸田地偶尔也会去浇灌了。

周大可虽然不知道孩子的生父是谁,可看见这样的一幕,心里顿时安慰不少,这两个孩子他也是越看越喜欢,祖孙三代在同一屋檐下又幸福生活了一段时间。

说也奇怪,兰儿虽不是亲生女儿,可这两个孩子却越长越像周大可。每天生活在一起,这言行举止自不必说,可这长相怎么也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

村里爱嚼舌根的人又经常聚一起说了,他们都说周大可名义上收兰儿做女儿,可兰儿现在这副痴呆样,亲生父亲又死了,周大可一把年纪把小女孩偷偷给自己当了媳妇,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不仅霸占了孙大勇生前的房子,还趁机霸占他女儿。

这消息越传越烈,村里的老人觉得奇怪,便找到周大可问道:“大可,你老实告诉我,这孩子到底是你的儿子还是你的孙子?”

周大可脸色一沉,气不打一处来:“李婶,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现在金兵到处侵犯我大宋,兰儿的丈夫和兰儿一成亲就去军营里报道了,兰儿这模样要是个正常人,我这提亲的门槛都要踏破了,那小伙子不计较兰儿痴呆,我才同意他一成亲就从军的,是个保家卫国的汉子。”

周大可就这样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这两兄妹从小就机灵懂事,哥哥喜欢读书,妹妹知书达理,整天喊爷爷,像个小棉袄一样,周大可心里暖暖的。

周大可是个村夫,父亲不详就让孩子们跟着母亲姓,男孩取名叫孙文才,女孩取名叫孙秋菊,要是有人问起,他就说孩子父亲战死沙场了,就跟着母亲姓。

有句话说得好: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

这句话很好地应验在了周大可身上,有一天他山打野兔的时候,不小心摔落悬崖,当场毙命。当文才找到他的时候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周大可去世后,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两兄妹的身上,懂事的妹妹对哥哥说:“哥哥你只管用功读书,家里的事情交给我,将来你金榜题名的时候可别忘了妹妹就好。到时候让娘也享享清福。”

妹妹操持家务,哥哥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几年哥哥就考上了贡士,马上就要上京参加殿试了。

临行前,妹妹把家里的盘缠都拿了出来,对哥哥说:“哥哥,这是爹生前留下的钱,我和娘留三分之一,剩下的你在路上用。”

孙文才“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