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鹅的三国txt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好断定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好断定 (第2页)

马匹顺着官道向北而行,崔州平继续说:“不论匈奴还是鲜卑,皆物产贫瘠,其民生活寒苦,故蛮勇不畏死。匈奴国祚比汉更长,其贵人滋生,又多不事生产,又不耐苦战,这才有昔年窦宪燕然勒功与鲜卑崛起。”

“尤其是鲜卑崛起,旬月之间,漠南漠北各部仿佛一夜之间易帜,皆自号鲜卑。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鲜卑雄主檀石槐精简王庭,鲜卑之民无须供养太多的贵人。”

();()  说到这里崔州平停下,诸葛亮也反应过来,缓缓点着头:“是,亮明白。”

崔州平看一眼边上路口当值的两名卫士,任由马匹驮载他前进。

又走了三四十步,崔州平才说:“檀石槐统一鲜卑,与今日黑镇北何其相似?黑镇北麾下军民负担轻便,故军民乐之。”

诸葛亮只是点头,他前面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崔州平娶妻蔡氏,做了那么多准备,就是想要出仕,以振兴崔氏。

诸葛亮也有强烈的出仕决心。

诸葛亮再聪慧,可宦海履历、见识,终究比不上崔州平。

崔州平又说:“鲜卑壮大第二个原因是匈奴兼并东胡,四百余年也不分什么匈奴、东胡。只是檀石槐过于英雄,匈奴中的东胡之后才举族易帜。就如今日黑镇北解救来的男女一样,彼辈深受胡风熏陶。却因黑镇北之故,炽烈胡风得以收敛。”

“至于鲜卑壮大的第三个原因,就在于诸羌东迁,压迫匈奴。恰好窦宪出兵讨伐匈奴,征诸羌、鲜卑、乌桓以及属国骑士,得以重创匈奴。”

那一战很关键,使得匈奴的凝聚力大衰。

而窦宪当时征发的属国骑士,即投降霍去病被安置的休屠各匈奴,也是现在西河、上郡匈奴的祖先。

诸葛亮聆听后思索:“崔公的意思是,向黑镇北进献制衡匈奴之策?”

“正是。”

崔州平很清楚匈奴的历史,仰头看天穹,眯眼:“放任匈奴不管,其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若是黑镇北出手重编匈奴,裁汰冗余,简拔猛士贤者,这些人虽然能做一时爪牙,但终究是虎狼之患。”

说罢崔州平长叹一口气,诸葛亮最大的弱点就是不清楚诸胡之间的细节。

不是诸葛亮不想学,诸葛亮此前的学业本就深重。

鹿门山学业侧重点是讨论天下、视线之内的各方势力;而不是关注遥远的匈奴。

匈奴、诸胡的知识点,对荆州士人来说没那么重要。

但如果再给诸葛亮七八年时间,也会掌握这些诸胡常识。

时间上来不及,崔州平只能一路上加急补课,以保证诸葛亮面试成功。

对于这次面试,崔州平抱有很大的期望。

原因很简单,诸葛亮不是关中人,也不是荆州人,而是遥远的徐州人!

结合黑熊一出来就给曹操捣乱、带着几百人就敢去河北联合袁氏抗衡曹操……这说明,个人私仇方面,诸葛亮与黑熊高度重合。

其实自襄阳兵变时,诸葛亮的地位就开始不稳。

诸葛亮的地位,来自于刘表、庞德公、黄承彦与蔡家的支持,而非诸葛亮本人才能如何如何优越,也不是琅琊诸葛氏门第如何如何高。

诸葛亮固然很优秀,但客居荆州不乏优秀北方士人。

是各方面有各种需求,先是刘表迫切需要扶持北方士人,然后庞德公欣赏诸葛亮,最后蔡家、黄家也选中诸葛亮。

才让诸葛亮闲云野鹤游学之际,就有了在荆州各处刷脸的资格。

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就能成为北方士人的小领袖。

北方士人的来源太杂了,成为其中的小领袖,就已经可以代表大多数人了。

襄阳兵变后,蔡氏被重创,黄氏跟着衰退,刘表影响力大跌。

诸葛亮上升势头被打断;而刘琦征辟庞统为功曹,庞统上任路上跑到江夏杀了个贪腐的县长,庞统威名大盛。

等黑熊大破匈奴各方联军后……哪怕刘表父子之间没有争斗,返回荆州的庞统也会主动开战!

庞统为了避免意外,也不想招惹黄氏、蔡氏,才劝说、逼迫诸葛亮离开荆州。

崔州平很了解庞统,刘备是英雄,而庞统则是半英雄。

‘半英雄’,这个称号正是崔州平几年前给庞统的评语。

随着诸葛亮成婚,经过水镜先生司马徽的点评,庞统凤雏、诸葛亮卧龙的名声才渐渐传播起来。

最先是诸葛亮的卧龙名号传播出来,然后庞统就有了凤雏,有意识的以凤雏代替了‘半英雄’。

庞家有庞家的顾虑,反正诸葛亮是庞德公的弟子,卧龙凤雏捆绑出世也不损害什么。

可‘半英雄’这个称号,怎么可能会被轻易抹除?

();()  名士之间相互点评后辈优秀士人,就算有夸大的言辞,但也不会偏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