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三管齐下3 (第1页)

作者:十里木樨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羌族是华夏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人们称其为“日麦”

、“尔玛”

、“云朵上的民族”

远古时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大战,炎帝部落战败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民族的主体——汉族。

少部分炎帝部落的臣民西移南迁和当地土着融合形成羌族、藏族、彝族。

羌族对华夏历史展和民族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

《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

姜即羌。《史记·六国年表》“禹生于西羌。”

《太平御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

三国时的谯周《蜀本纪》说“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

广柔即松潘地区。

《水经注·沫水》广柔县条“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

羌族聚居茂州、石泉、松潘,尤以石泉县禹里镇大禹的遗迹、记载、传说完整。

殷商时期羌族有“北羌”

、“马羌”

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业生产。

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国”

,商王朝中就有羌族领担任官职;武丁时期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

《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歌颂了殷王朝的强盛,同时也反映了羌族与殷王朝的密切关系。

周文王的始祖弃的母亲姜源是姜氏部落之女,姜即是羌。

周与姜联盟是武王灭商的重要条件,周朝立国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区,申、吕、许都是姜姓国。

周时进入中原的这部分姜姓羌人,历西周之世,已基本上与华夏汉人相融合。

周平王东迁以后一些以羌人为主体的羌戎大量迁入中原地区。

晋国大夫中有不少人是依靠羌戎的力量壮大起来的,晋国因和戎而称霸,大量的羌人也融入晋人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

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羌地后教羌民田畜,此后羌族进一步展和分化。

汉代,羌人分布很广,从地域划分,有东羌和西羌两大类;蜀地羌族建有牦牛、青衣羌国。

隋唐时期活动在西部黄河上游的羌人有党项羌、先零羌、烧当羌、钟存羌、勒姐羌、卑喃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虔人羌、牢姐羌、封养羌、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全无种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羌、婼羌、西夜、蒲犁诸羌、阿钩羌、牦牛羌、参狼羌、青衣羌、白马羌、白兰羌、可兰羌、宕昌羌、邓至羌、汶山羌、党项羌、白狗羌、哥邻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羌、罗打鼓羌、杨羌、草坡羌、青片羌、四邻羌、临涂羌、涉题羌、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维州羌、蚕陵羌百余种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