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 (第2页)
,韩世朗接一句,神色恢复庄重,“我准备终老徽州专心做个授业的夫子,敞之也要回扬州修缮缺失的书籍。修远,以后只有你一人在官场打拼,前路艰险,任重道远。”
不知怎么的,这句话倒让孟焕之想起成亲前也是韩世朗同样的戏语,心下好笑,他握拳轻咳连连应道:“好,好,好!”
收获韩世朗白眼两枚、两记暴粟。
他们三人中,孟焕之年纪最小,初时结伴游走大江南北,没少受韩世朗的捉弄,吃暴粟都是平常,米饭中埋着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打尖时非要自己张口同人打交道。。。。。。
那时候,他心里嘀咕没见过这么有心眼的人,之后数年方才知天下比韩世朗心眼多的人海了去,比如岳父一家人,再如家中那对大小滑头。
见孟焕之唇边挂着轻柔的笑意,王慎有几分明白,从怀中拿出一封画稿递上:“你家思儿洗三时,拙荆也前去贺喜,回来后她画了这幅画。”
画上妙龄女子怀抱着婴儿,笑得亲和,眉眼透着安详,她身边站着一位两三岁的小男孩,冲着小婴儿敞嘴笑。仔细瞧妻子和意儿后,孟焕之细看次子的长相,胖嘟嘟的小人儿裹在襁褓中,分辨不出。
“孩子随了舅舅和外祖父的长相。”
王慎适时再加一句。
“多谢敞之兄。”
孟焕之对着画像挪不开目,轻语一句“她们还好吧?”
“好!”
韩世朗夺过画像挪揄道:“原本想留修远多住几日,现在看是不能了。勾魂的猫儿又下了两只小猫崽,他想立时飞回去的心都有。”
王慎轻摇头,“你呀,还是这么爱捉弄人。”
韩世朗收起笑容,神情现出一分失落,“不能了,老了,也没了心情。”
王慎不能认同,韩世朗即使再老上几十岁,也比他两人能折腾得多。他和孟焕之两人加起来,也不及韩世朗一人活泼好事。
以前出去,但凡闯祸的人十有八|九都是韩世朗,另外一次也是他们被韩世朗给牵累的。这人光生了一副好皮像,世家贵公子哄得别人团团转,内里却是最没形。
两人你来我往扯出昔年旧事,王慎总是慢条斯理一语直中要害,韩世朗胜在机敏诡辨。
孟焕之趁他俩斗嘴,悄悄收好画像袖到怀中,待回屋后细看。他也不插话,反正他出的糗事最多,别人不记得,自己却是记得,少搭话为妙。
一夜禀烛夜话,三人又同往常一般亲密无间,晨光初升,推开门窗,清新空气扑鼻而来,人也顿时清醒不少。
韩世朗指着远处,语气中带丝沉重:“我同祖父商议过,书院还是上交朝廷,免得再过几日天子不痛快,也下道旨意查封,岂不是枉费我一番心血。”
“好,我会在王大人面前代为转呈,回京后即能上报天子。”
孟焕之负手伫立,妄想透过弥天的大雾瞧清远山,无奈不得其果。
王慎站在其后,从此处俯视却想到的是扬州书院的山阶,今后那一处地方人烟绝迹,究其罪魁祸首,大舅舅难逃其咎,其他江南的文人和各大世家呢?
学堂本是授业传道的清白去处,生生被人用天大利益做饵,毁了这份清静。司马清有野心,也迎合了许多人的*。他们希望能保住江南永久繁华,更贪念江南地界能高人一等,不受天子法度制约,使足力推着司马清往云端爬,结果为祸一方。
“该是还书院一份清静”
,王慎如是说。
短暂相聚即是分别,又是渡口前,孟焕之乘舟北上,他要加快行程,赶在河道冰封前抵达燕京。
王慎也携妻回原籍,他已辞去京中编修馆的职务,回去后先补齐缺失的书籍,再埋头做学问,明言今后不再北上。
韩世朗留在原地目送两队船只走远,身后一阵衣裙窸窣声从远及近,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二妹,咱们也回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