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第2页)

作者:无痕之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许是听出话中深藏的意思,周妈妈止住了哭声,躲躲闪闪不敢看孟焕之的眼睛。不等她翻身起,巧云从屋外扑进来,跪到知言面前,眼神坚定:“大奶奶,巧云死都不离开孟家。”

知言很无语,怎么都把矛头对着自己呢?她缓缓起身笑着拉起巧云:“巧云姐姐真想做大爷房里人,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凡事都由我说了算。”

巧云和周妈妈都露出喜色,孟焕之轻呵:“知言”

知言才不想去瞧惹事精,只对巧云说:“依着我娘家规矩,通房姨娘只关在小院,从不让出来,更不能见外人。即使大爷,每月去你房里两回。巧云既做了房里人,今天容你和周妈妈见最后一面,那怕将来巧云生下儿女,一年也只能见两回。”

周妈妈和巧云听着闻所未闻的规矩,面色失去喜色,互视一眼低头沉吟。

知言再加猛料:“周妈妈也知我是庶出,莫说我姨娘已不在,她在,恐怕见我的面超不过十次,我们姐妹从生下来都养在祖母身边长大。丑话说到前头,别到时候,周妈妈和巧云埋怨我不通情理。”

巧云咬唇苦苦衡量,左右为难中。周妈妈心中热度瞬时被浇个冰凉,瞧着知言带出怨恨之色。

孟焕之走近拉过知言,按她坐在孟老太太身边,转身正色说:“奶娘,带着这些东西好生出府过安生日子,给巧云寻个稳当的人家,生儿育女,总能唤她一声娘亲。”

周妈妈一把抓起桌上的东西,拖着女儿的手出屋,头也不回。巧云一直回头望着孟焕之,眼睛里满是爱恋贪慕。

盯着她们出了屋子,知言收回目光,对上孟焕之幽深不见底的双眸,谁怕谁,我也会看过去。

孟焕之眼中现出笑意,微微摇头。

☆、第93章其言也善

周妈妈一家在次日清晨举家离府,搬去了沧州城中米店单独过生活。离府前又闹出了巧云上吊被救下,周妈妈哭天抹泪,四处奔走,也没能有机会见到孟老太太和孟焕之。

如此出丑闹剧,消耗尽孟焕之心中最后一份情谊,令他感叹斗转星移,人心变幻,并质疑自己坚守的理念,仁为何?德为何?数年礼待不仅让本质不坏的奶娘养大了胆气;而且使她变得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更是贪得无厌,得陇望蜀,妄想染指不该肖想之物。奶娘今日之果,有孟家宽厚之因在内,即使是亲近之人,也不能只施仁义、不立威仪。

以仁为道,何以服人心?恩威兼施,宽仁并济,方是正道。

知言自是不知孟焕之内心曲折,数日忙得团团转,守在孟老太太榻前侍奉汤药,白天连个打旽的功夫都没有。只因有新婚不能空床的习俗,故晚间她和孟焕之都回房,留冯婆子等人熬夜看守。

孟老太太许是受了周妈妈之气,许是她本油灯枯尽,强撑一口气就等孙儿成婚,等知言过门后,家中事务也都理清,老人卸下心防,眼看就在弥留之际。

知言怜悯老人命运多舛,一生坎坷,膝下凋零,比方太君尚要小上几岁,苍老如古稀之年,面上皱纹横生,故奉汤端水无不尽心。

不为别的,人活两世,关心爱护她的长者许多,可只有眼前孟老太太可以亲自尽孝并养老送终。她已出嫁,日后即使回了燕京城,能在秦府中待的时日不多,方太君若身体有恙,当由秦家儿媳、孙媳服侍,和出嫁的女儿、孙女干系不大。

孟老太太是知言能正大光明伺候的唯一一个长者,权当一并也孝顺了方太君等,倒没理会别人的想法。

知言一举一动落在孟府诸人中,当是赞叹声一片。冯婆子和刘妈妈等自不消说,她们要继续留在孟府,知言是将来的女主人,本该俯首称臣,见少奶奶小小年纪,对着孟老太太言行无假,更为心悦诚服。

孟焕之也日日陪在祖母身边,何为人心真假瞒不了他。他既感伤祖母将不久于人世,也怜惜小娘子,想她堂堂千金小姐,生养在富贵乡中,更兼年幼,却不同别的贵女不识人间愁苦,处事娴熟,更是应了岳家祖父说过最有孝心。几番对比,他直觉得让知言受了委屈。

孟老太太时而迷糊时清醒,有时拉着知言的连声唤“真儿”

情意真切,令人动容,知言便知这是呼唤她早夭的女儿;有时迷糊中推掇众人,大声嚷“走开,别动我的孩儿”

;有一两次知言听见,她在在梦中咬牙切齿痛骂“孟仲白,你欠我们娘儿几个,几辈子都还不清”

……

孟老太太犯糊涂时,连孟焕之都认不清,唯记得“真儿”

“实儿”

这对早早夭折的儿女,屋里的冯婆子和刘妈妈都伤心抹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