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意定 (第2页)

作者:二三意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毕竟,虽然青阳书院与应天书院同在四大书院之列,两家书院的文风也都浓厚,教导出的人才也都比比皆是。但一来清儿既然已经在应天书院入学,就没必要再折腾;二来,也是应天书院到底在京郊,书院距离京城近便,许多朝廷动向能最先知道。且书院中多的是朝中致仕的官员,不说对于出题人的意向和喜好知道的更清楚,只说他们自己就是官场混的,几十年的经验即便只传授给学生们一星半点,也足够这些孩子们受用的了。

也是因为这许多考量,最后连桑拧月都点了头,同意清儿继续回京读书。

而眼瞅着距离假期结束的日子越近了,且清儿也是担心跟不上课业,所以这次就不去闵州兄嫂家认门了,而是直接从灵州水域下船,直接拐道去往京城。

清儿的行程是定好了,沈廷钧寻他送信也无可厚非。

但是,沈候手下能人无数,他给姐姐身边安排了秋梧几人,给他身边安排的竹枝竹沥,甚至家中颇受重用的李骋等人,也是侯爷的手下。

侯爷身边能人辈出,若是他真想往京城送一封信,何须找他这个靠不住的小孩儿家家。

清儿不太乐意应承,毕竟他对沈候的芥蒂很深。

但沈廷钧随后又道:“我前些时日接到副山长的来信。老大人与闵州王知州家中有些姻亲关系,王家女眷中有一人,乃是老大人的堂侄女。老大人忧心小辈的安危前程,你此番帮我带一封信过去,以安老大人的心。”

应天书院的副山长,清儿自然是认识的。

他也知道,沈候与副山长乃是莫逆之交,之前他入应天书院读书,就是沈候走了副山长的门路。

而副山长昔年乃是朝中太傅,颇受帝王的信重。即便他如今已致仕,但副山长家中的儿孙都位居高位。更别说他门生故旧颇多,说一句朝廷上有半数人都与老大人有些干系,这绝不夸张。

这都是人脉!

清儿眼馋这些人脉,更想成为副山长的关门弟子。而书院中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再少数。

自副山长有心再择一人为徒的消息传出,众人俱都为此忙忙碌碌。

清儿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自然也清楚,想凭借他那点天分和家世让副山长破格收他,这太难了。

但若是沈候支持他,愿意给他借力呢?

清儿看一眼沈廷钧,觉得侯爷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心思。可这种情况下,他依然选择让他代为转交信件,再次给他增添几分份量,顺便给他一个单独面见副山长的机会……

这机会若是他抓住了,他的日后前途无量……而他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这送上门的好处呢?

难道就因为怨恨沈候欺辱姐姐,他就要和他划清楚界限?那多蠢啊!

先不说姐姐如今怀了沈候的孩子,这界限能不能轻易划清。就说他以后要给姐姐撑腰,给姐姐壮势,那如今能做的,就是一步步提升自己,让自己一点点走上高位。

而沈候既然敢给他这个登天梯,他为什么不用?

清儿到底没有拒绝这到嘴的诱惑,颔应了下来。

沈廷钧似乎早知道他会同意,面上并无别的神色。只是带他去舱房取信时,沈廷钧又说道:“我让成林安排了一些特产,你顺道也捎带过去吧。另外老大人嗜酒,因身体缘故却不能多喝。这次我在晋州寻到几坛药酒,老大人倒是能多尝几杯。你去后将这些话转告给老大人,老大人必定欢喜。”

特产和药酒在哪里,不需要清儿操心,自然也不需要他亲自携带搬运。他便沉默的从沈廷钧手中接过那封书信,而后默不作声的冲沈廷钧行了礼,便转身离去。

但走到门口,拉开了房门,清儿的脚到底没有踏出去。

他又转过了身。

沈廷钧没看他,他此时站在书案后磨墨。手上的动作不停,可他剑眉微蹙着,不知道是在想着什么,也不知道是在为何事愁。

片刻后他才察觉清儿还没离去,便抬头看向他,“可还有事?”

清儿再次冲他一礼,这次鼓足了勇气才说道:“我知侯爷托我送信,乃是给我一个登天的机会。我不能装聋作哑,佯做对此事毫不知情……这厢先谢过侯爷了。只是,姐姐抚育我长大,于我如同亲母。侯爷欺辱姐姐,我心中恨意难消。只如今我人小力微,什么都做不到,只望有朝一日,我能有所作为,再来替姐姐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