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大明国师怎么样 > 第121章 骗了百官

第121章 骗了百官 (第3页)

作者:西湖遇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夏原吉这回是真的哭笑不得,他继续说道:“蹇天官还特意告诉我,若是户部真的没钱了,今年吏部的有些钱还可以再缓一缓,不要借了天下人的钱不还,反而伤了民心。”

所谓“蹇天官”

,指的便是吏部尚书蹇义了。

蹇义,洪武十八年进士,如果说曹国公李景隆是名义上的百官之,而淇国公丘福是武臣之,那资历深厚的蹇义蹇尚书便是文官之了。

蹇义熟读典故,资历深厚,威望卓著,如今天下方定,又居六部之,军国大事哪怕不属于吏部的职权,但皇帝和大皇子依旧要依靠其人办理。

至于内阁那几位青年才俊,如今还穿着绿袍、青袍呢,在庙堂大佬们眼中,依旧是皇帝近臣的那种从属者的存在。

真正代表文官们说话的,正是蹇义等各部的资历尚书、侍郎,其中尤以蹇义为尊。

也正因如此,朱棣刚登基那会,朝臣们为了站队,纷纷争先恐后地提议废除建文新政,但唯独蹇义敢谏言:‘损益贵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必欲尽复者,亦未悉当也’。又举例说了几则新政并非一无是处,朱棣不仅没有暴怒,反而听从了蹇义的建议缓缓图之。

“蹇尚书操心的倒是多。”

朱棣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随后复又问道:“化肥仙丹的事情,朕已经多方确保演示绝对不会出错了。”

夏原吉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本来就没什么问题,十拿九稳的事情。

然而朱棣的下一句话,却让夏原吉几乎失态。

“明日去大祀坛的时候,百官不是都要集结在宫城洪武门,然后从南面的正阳门出嘛,朕的意思呢,到时候夏卿宣布一下,让百官都积极认购一番即将行的‘大明国债’,给天下做个表率。”

这种得罪满朝文武的事情,为什么指名道姓要我去做?

这件事,本应该由皇帝亲自下旨,或者是大皇子做个托来提议,这样既然是来自皇权的要求,文武百官也不会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就当这个月少了点俸禄呗。

可如果是大臣来提议,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这种当然可以,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永乐帝的鹰,自己这个户部尚书来提议算怎么一回事呢?

须知道,文官集团跟皇帝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既要合作,又要对立,双方的根本利益有共同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该维护自己集团利益的时候,所有的文官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

除非像是陈瑛那样铁了心地当孤臣酷吏,那就是自绝于整个文官集团!

自绝于整个文官集团的后果就是,你的所有社会关系,包括父母、亲族、师长、同窗、同僚、学生、下属,都会跟你彻底分道扬镳,这条顺着皇帝心意往上爬的路,只有伱自己能走。

无论你当多大的官,在官场、士林中的名声,都是奇臭无比,人人避之不及。

换句话说,社会性死亡。

而即便下了这种自绝于整个文官集团的决心,这条路的前途,一般也不太光明。

因为这种人,就是皇帝用来当抹布使的,有用的时候用来擦自己看不顺眼的东西,没用的时候,便是直接扔进了垃圾堆里,看都不会再看一眼。

君不见武周时期的酷吏周兴,是如何被武则天弃之如敝履后,自己“请君入瓮”

的?

皇帝难道要害他?

夏元吉心中惊疑不定,但脸上却露出明显的惶恐之色,连忙说道:“陛下,臣威德不足以行此事,臣来提议,怕是难以服众啊!”

这件事情实在太过耸人听闻,如果夏原吉真按照皇帝所说那样做,不仅自己会成为天下的笑柄,当做“弄臣”

记入史册,从此名声臭不可闻,还可能牵累全家老小。

毕竟大明国债这东西,听起来虽然很诱人,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文武百官对这种东西的态度就是——你户部卖给百姓可以,但别从我手里掏钱。

大明宝钞再贬值,那好歹也是有价值能换铜钱的,你给我一张大明国债,把我手里还算值点钱的宝钞拿走了,我不是亏大了?

天下谁不知道靖难之役已经把国库掏空了,你们户部不就是变着法子的想白嫖我们?这大明国债说好了算利息,谁知道你们会不会赖账。

总之,把文武百官一次性得罪光这种事,夏原吉是真的一千个不情,一万个不愿。

朱棣却似乎早有准备,继续说道:“夏卿不用谦虚,夏卿在户部任职这么多年,对于经国之道上的把握比所有人都强上许多,再说了,这本来就是户部接下来要重点去做的事情,朕相信以你的才干,必定可以将此事做好,让大明国债真正在天下推广开来!”

这一次换作是夏原吉傻眼了,朱棣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管我愿意不愿意都得干?

“陛下,这怎么行。”

“有什么不行,朕看好你,你尽管放手施为吧!”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