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调和 (第2页)

作者:我想吃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赵翁说:“县令大人有心建功立业,我们也是乐意效力的。可这……獠人?那小子有什么?不就是有个獠女的娘么?”

莫主簿又有点退缩了,说:“现在不是劝着县令大人不要跟獠人为敌的时候了?顾翁,当初可是你一听到县令大人说獠人就紧劝着的。”

顾翁道:“真要想要有那样的功业,也还罢了。又为了点牲口亲自见獠人,又收了獠人外甥当义子,全不见去年的刚直!

我们这起初就顺服的,还不如他们那后归顺的,更不如那一直不服王化的了?”

关丞道:“你跟我嚷嚷什么?有本事对县令大人说去呀。”

“说就说!”

莫主簿见状,劝道:“二位、二位,都冷静、冷静一下,可不敢轻易冒犯县令大人呀!

你们知道他们立誓的时候出了刺客了么?”

大家顾不得争吵,一个个身条像木板一样被抻直了,倾身问道:“怎么了?”

莫主簿说了会盟时的事,道:“是真敢下手啊!

回来的时候,我听小吴说,小吴知道吧?”

关丞道:“谁不知道他?快说!”

“你们知道县令大人在京城的名气么?就不久前,段智那事儿!”

“段智?哎哟,那个买凶在皇城外刺杀朝廷命官的?!”

“你们知道被刺杀的那个人是谁?”

“谁?”

“就是咱们这位县令大人!”

“嚯!”

众人一惊。

————————————

福禄县离京城颇远,消息传过来的时候离案发也有些日子了,这里的人关注的不是祝缨而是段智。段智的品阶高,已穿了朱衣了,一个朱衣的官员跟个六品小官儿计较,还买凶!

不身处现场、身在在京城的人,绝对是更注意段智。邸报上也只是会写他□□未遂,小官重伤。

祝缨的名字哪怕作为受害者出现在了邸报里,看报的人还是更关注段智。段家,名头不那么响亮,但也不是完全没名气的,何况他五品了,当官的一看“五品”

“三品”

这样的品级,马上就会警觉,脑子里马上就能懂这代表什么了。

祝缨就不一样了,她在京城有点名气,出了京城没什么人认识她。邸报也不会像讲故事一样详细述说,都说得比较简略。福禄县这些人消息比较闭塞,一些重要的细节他们都不知道。

包括田罴案,案子不小,连皇帝都惊动了。但是传到偏僻地方的时候早不知道转了几转了——大家更关心姚春和那个妾都干了什么、怎么干的。“被路过官员识破”

,只是一个千字故事到了最后五十字结尾的时候有一个“善恶终有报”

的满足人们朴素快-感的五十字一小段交代,祝缨占的部分并不多。

同样的案子,在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那里是有不同的认知的。

祝缨出京之后就一直尽力低调,随行的人见她这样也都不敢吹嘘。她这一行到了福禄县时是这样的:全部语言不通,一个个也没个正事可干,除了还住在县衙里,跟汪县令的区别好像也不大。也就无人跟小吴等人套近乎、问来历了。问也是鸡同鸭讲说不明白。

等到祝缨施展开手段,小吴等人也自矜身份不跟多说。直到最近小吴的方言也会说一些了,又遇着刺客的事儿祝缨动了手。小吴这一路也就大谈特谈京城刺客的事儿了!

他是祝缨带来的人,述说的时候便着力说:“咱们大人可不是寻常人!

当时就抽出刀来纵马上前!

当头一刀就劈翻了一个,刺客四散奔逃,大人当时就说‘我去缉凶’!

案发是早上,还没吃午饭呢,她便将几个刺客亲自捉拿了!”

说得两只嘴角都起了白沫,全然不提他自己当时根本就不在现场、在现场的是曹昌,更不会提祝缨受伤颇重、在家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现场的是曹昌,他对这件事深以为憾,以为自己当时表现极其糟糕,小吴着力讲祝缨之勇猛,他也就不去纠正祝缨是受了伤的。

莫主簿这里听了一路,印证着自己所见,信了个十成十。与关丞独处时,是他说牢骚话、关丞拿捏着架子稳坐的,如今莫主簿倒成了这一群人里最安宁平和的一个了。

——————————

他从小吴那里听了的夸张的故事,又经他这有点墨水的人加了一点点的润色,整个故事就又传得走形了一点。

然而段智受罚又是真的,邸报上也确实写过。这案子当时不算小,断得又很快,大家都还有点印象。莫主簿更是从小吴那里听到了诸如:“王大人他们都亲自送咱们大人出京的呢!”

这些事儿祝缨自己不提,福禄县就没几个人知道的。此时关丞才想起来:“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