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真假 (第3页)

作者:我想吃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祁小娘子气个半死,她爹是会算账,又不是会挣钱!

不但不会挣钱,还不会讲价,她把家里那些家当挑挑拣拣,能带的都带上,自己还想跟人借口锅自己做饭——她爹忘了讲她的衣食。

在第一处驿站休息时,她去借锅,被杜大姐看到了,杜大姐告诉了花姐。花姐正吃着饭,看她在灶下忙,就招呼她一起用饭。张仙姑热情,还说:“驿站这里都有配给我们的饭菜呢,不差你一张嘴。是不合口吗?”

东家大方,祁小娘子就更觉得自己的爹不靠谱了,她就算要占这个便宜也要把话说清楚:“家父没有讲管我的饭。”

张仙姑道:“害!

就多添一把米的事儿。”

祁小娘子去找她爹,发现祁泰已然坐好了,连她的那份饭菜,驿站都给他们送过去了。

这个爹能在东家混下去吗?祁小娘子十分忧愁。

只有曹昌和小吴好一点,曹昌还担心父母。

祝缨则在愁着一件事——钱。

她到了地方上是不好就手刮地皮的,手头至少得有一笔钱预备开销。日常生活不算,她是做县令去的,她还有上司呢,那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她拜访田罴,一是因为认识,二是为了蹭钱。

熟人嘛,总会送一点盘费的。官场上也是这样的,一般有路过求见的,多少都会给一点。

现在倒好,进退两难,蹭钱蹭出个案子来了!

————————————

祝缨去见田罴的时候做好了遭到冷遇的准备,他俩没有多熟,年纪差得也大,她以前也没给田罴送过礼。如果田罴不见她,她也不觉得意外,不过,钱,总是能蹭到一点的。

起初,事情与她料的不差,田罴没有亲自来,派人送了一点钱。祝缨打算亲自去道个谢。在府衙外面,她看到一个脸生的官员往外走,看服色本地应该只有一个田罴才能穿成这样。她于是问了一句:“那是谁?”

旁边有人说是田罴。

祝缨当时不动声色,道:“原来如此。”

她胆子也大,径自带着曹昌、小吴两个,上前向“田罴”

道了谢。

“田罴”

皱了皱眉,道:“哦,原来是你?区区钱帛,何足挂齿?你走得远,何必再跑这一趟?早些上路才是正经。”

祝缨听他是很地道的京城口音,看人,是个四十上下的模样,蓄着须,人也白净。也不像是做粗重活计的样子。说直白一点:不像土匪。

祝缨道:“有些商人随行,略住一住脚。且下官前日旧伤复发,有些不便,许要多住两天。既然要滞留几日,当然要来拜谢啦。”

“田罴”

道:“那你应该好好养伤,养好了好赴任呐。”

“您说的是。”

祝缨礼貌地与他道别,回到驿站就写了信派侯五送进京去。

然后就是焦灼的等待。

案是她报的,她至少得跟派来的人接个头。

她不知道朝廷会有什么反应!

雷霆万钧是一种反应,傻子太多打草惊蛇也不是不可能。政事堂里没笨蛋,郑熹、裴清也不傻,但是具体做事的人不一定没有疏漏。她想安排祝大、张仙姑、花姐等人先行,或者往回走一段,又怕路上没人照应出意外。与自己一同等在这里,更怕出意外。

她往街上转了一下,想打听一下“田罴”

的风评。听到有人说他收受贿赂,还有人说他的“夫人”

嫉妒、贪财之类。祝缨又绕着这座衙门转了几圈,数一数府里有多少人。

随行的商队里已经有了些疑问,张仙姑和祝大也问她:“咱们怎么不走?你怎么好像要在这里住下来一样了?不是说要限期赴任的吗?”

祝缨一肚子的话对谁都不能说,只能说自己不舒服,想“稳一稳”

。张仙姑道:“花儿姐啊,你给她看看。”

花姐一摸脉,疑惑地看向祝缨,祝缨对她使了个眼色。花姐道:“旧伤,不碍事,养一养就好。”

张仙姑又张罗给祝缨进补。花姐则等到无人时再问祝缨:“有什么事么?”

祝缨摇头:“过一时你就知道了。”

“养伤”

足养了七日,侯五随同苏匡、阴郎中到了驿站。

——————————

祝缨与阴郎中也是熟人了,两人见面却不及寒暄。阴郎中率先问道:“情况如何?”

祝缨先看他们的随从,大理寺带出来的都是青壮,足有二十人。苏匡问道:“这些人手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