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晋乱山河 云中燕 > 第84章 群臣质疑钟会谋反钟会洛阳起兵伐蜀

第84章 群臣质疑钟会谋反钟会洛阳起兵伐蜀 (第3页)

作者:云中燕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羊琇听了,不觉吓得汗流浃背,即刻依了辛宪英之意,前往司马府请辞钟会参军之职。

然司马昭见羊琇请辞,却是不准:“如今伐蜀大计,正是用人之时,且羊参军智勇双全,正是用武之时,岂能就此请辞参军之职?”

羊琇无奈,只得回府禀告辛宪英,辛宪英听了,知羊琇非去不可,便就让羊琇跪于面前屡屡叮嘱:“既然如此,我儿非去不可,则我儿便去。但在军中之时切记母言,无论何时则需谨言慎行,时刻把仁恕二字牢记于心,以母度之,若果我儿于军中行仁恕之事,必可保全于己,脱我家族血光之灾。”

羊琇听完,流泪叩头:“儿必谨记母亲教诲。”

后,羊琇果得保全,此为后话不提。

且不说朝野上下均对钟会异议,只言钟会,自司马昭委任了镇西将军之职,便就志得意满踌躇满志上任,中军帐中即刻安排青、兖、豫、荆、扬五州大造战船,并让举国上下放出话去,此次出征,乃是伐吴。

不仅仅如此,更是让淮南之时吴军降将唐咨于登州、莱州傍海之地皆都聚集海船,大行备战之事。

钟会如此军事安排,让司马昭颇为不解:“本是委他伐蜀,为何却是如此大张旗鼓的造船?”

遂就前往钟会军营问询钟会:“本是伐蜀,皆都是山地旱路,镇西将军为何如此大造战船?”

钟会见司马昭问询,便就哈哈大笑:“蜀若闻我进兵,必求救于吴。我今先布声势,作伐吴之状,吴必不敢妄动。一年之内,蜀已破,船已成,而伐吴,岂不顺乎?”

司马昭听闻大喜,不觉连称妙计:“镇南将军果乃智谋双全,某未看错。”

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见万事具备,遂就正式下令起十八万大军进攻蜀汉。

十八万大军被分为三路:

第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兵马由狄道南下,主攻沓中,目标是牵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维。

第二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兵马从祁山出,进驻武街、阴平桥头等地,目标是切断姜维退路,阻止姜维回援成都。

以上两路大军总兵力六万余人,都是邓艾在关中的原有兵马,这两路大军的目的只有一个:牵制住姜维,协助钟会的主力顺利入蜀。

第三路即主力部队,共十二万余人,由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廷尉卿卫瓘为持节、监军。大军从洛阳出,抵达长安后经骆谷、斜谷等入川通道穿越秦岭攻取汉中,继而南下直抵成都。

司马昭则居于洛阳,遥相指挥。

不觉时日已到,司马昭亲往城外阅兵誓师,壮行钟会…

战鼓阵阵,旌旗猎猎,大军整装待,势不可挡。

“不可,万万不可出兵!”

一片震天战鼓声中,却是见大将邓敦一路哭哭啼啼、跌跌撞撞而来,到了司马昭面前,不由“噗通”

跪倒,死死拉住司马昭衣角死谏:“大将军,为大魏社稷虑,万不可出兵伐蜀!”

此等时刻邓敦如此,司马昭不由大怒,然却是觉此时责备不好,便欲要搀扶起邓敦,然邓敦却是五体投地紧贴地面不让司马昭搀扶:“如果大将军不罢兵,敦死也不起…”

一面大军出征在际,一面是邓敦痛哭死谏阻止出兵。

如此情势下,司马昭不由暴跳如雷:“国家大事岂能容你如此时刻儿戏?既然非死,我大军出征正无有祭旗之人,如此某便成全你,用你祭旗便是。”

一声令下,左右军士向前,把邓敦斩于司马昭脚下,斩毕,即刻擎起邓敦级:“各位将军,皆需奋勇杀敌,一路向前,建功立业!”

钟会就势接过司马昭令旗,即刻大集诸将升帐:“令虎卫将军许褚之子许仪为先锋,兵分三路,中路军出斜谷,左军出骆谷,右军出子午谷,某自引十二万军殿后而至,出兵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