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礼行 (第2页)

作者:寒江钓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刘景仁故意板起脸来吩咐道。

“咱俩是不是找个时候到武安堡跑一趟,把赵石头的婚事给问个礼,纳个吉?”

徐辅监问道。

听道老徐这么一问,刘景仁楞了一下,“怎么啦?”

“赵石头这小子在怀仁县城东的东关集上,把武安堡里正单老财的小闺女给拐带跑啦。单老财打听到赵石头是咱冶铁场的人,托人说和到我跟前啦!”

徐辅监说。

刘景仁皱起了眉头,“这石头一个多月前还和我说起过那闺女的事,看起来是蛮喜欢的,怎么事儿办的这么不通礼性?”

“赵石头家里只有一个老子娘,破窑两孔,因为和蒙古人厮杀,个性凶悍,勉强混上个总旗。这样的家世,单财东会看上他?如果不是因为这小子长得模样周正,嘴皮子又利索,把那小闺女迷的五眉三道的,提前下手,把人家小姑娘拐带跑了,能过得了老单这一关。这不是没办法了吗!”

徐副监两手一摊,说道。

“那这事儿怎么办才妥当?”

刘景仁并不了解这个时代谈婚论嫁的礼数,他随口问道。

“赵石头父亲去世,咱冶铁场就是他的家,咱们去几个人多跑几趟——纳吉、问礼、迎亲,把礼节行到了,让老单家满意,做成一桩和和美美的婚事就行了,这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徐副监说。

“那行,这两天抽个时间,去一趟武安堡。咱事先说好,谈婚论嫁的礼数我是不懂的,这个里行全靠你了,到时候有什么礼数不周的地方,你可要及时提醒我。那你看什么时候去合适?”

刘景仁先把话说在头里,他不想闹什么笑话。

“没问题,到时候你听我吩咐就是,再说赵石头这婚事,早就坏了礼俗了。现在也就是补上礼数,不让事情难看罢了,有什么难办的?”

徐辅监喝了一口水,坐下来走了一步棋,接着说,“咱俩后天去,那天不是休沐吗?都有空闲。”

“好吧。”

两人说着话,棋却是不耽搁,闲话间连杀了3盘,徐监辅终于赢了一盘,满意的走了。

从西湾下了河道,沿着朝北的乡间道路迤逦而行,趟过两条无名小河,沿着清凉山的山道往里再走四五里,就到了武安堡。

武安堡建在清凉山山腰的一片缓坡上,堡外的斜坡上呈台阶式修建了一层层的窑洞。有的窑洞前横七竖八的拉着绳子,上面晾着蓝灰色、黑色的摞着补丁的衣服,有的窑洞前的树上拴着几只羊、坢埝上跑着几只鸡。

沿着窑洞前的石头台阶往上走上半里地,看到一个两人高的土围子,穿过门洞,前面是石头铺就的高低不平的村街,村街两旁一边是矮墙,从矮墙上可以看到墙外陡崖下远处的河流和斜坡上的山地;一边是青砖贴面的墙面和高低各异的门楼,矮墙前的村街上三五成群的坐着、蹲着、站着老老少少扯闲篇的人。

刘景仁和徐辅监走得满头大汗,他解开棉衣的扣子,斜撩起棉袍的袍角大步的往前走。

“里正家怎么走?”

徐辅监高声问道。

“往里走第五家,高门楼子的就是。”

人们七嘴八舌的回答说。

“让让!让让!”

忽然身后传来费力的吆喝声,一顶小轿,跟着两个半老的妇人走了过来。

一个妇人穿着粉红色的纺绸衣裤,上面绣着月白色牡丹,一手擦腰,走路如风摆杨柳,只是脸上一脸褶子,擦着宫粉,看着很是怪异。另一个妇人身穿灰蓝色布衫,浆洗的很干净,只是衣服上摞着补丁,已经浆洗得看不出本色,脸上满是愁容。两个人一边擦着汗,一边快步往前走。让过小轿,徐辅监望望闪过的抬轿子的两个人黑灰的坎肩,满头的大汗,不由喘着气说道:“景仁,等等!

喘口气···到老单家该怎么说,咱俩合计合计。”

刘景仁慢下脚步,抹了一把汗,和徐监辅缓了两步,细声嘀咕着。

两个人穿过石子路,走到青石铺就的石板路上,看到一排拴马石上方的台阶上高大的门楼,两边各一尊3尺高的石鼓狮子,中间青石台阶。

便快步走上石级,穿过门洞,刚拐过弯儿便听到一声缓慢而庸懒的声音“不让你送来,你看你非要送来,哎!

······那···好吧,先抬到后院西房吧。”

“老爷可怜这一家子,免了他们的钱粮,让他们继续种地,又接济了小米、谷子,这是救他们的命呀”

一个尖利的声音讨好说,“要我说,这不知道心里该怎么谢呈才好,这才把小的也送来,沾沾老爷的福气。还不快谢谢老爷的恩典!”

“谢老爷!”

“不要这么说,论起来咱们还是远房的亲戚,我会善待她的,放心吧。张婶,叫张厨子置办一桌席面,款待好老亲。”

那个苍老的声音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