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二府三司制 (第2页)

作者:甘庄柳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实际上的行政区划只有州和县两级,和“州”

平级的还有“府”

(即直辖市、“军”

(军事区)、“监”

(国有矿区)。北宋设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四座京城,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其中东京即为都汴梁,后三座均为陪都,西京在今河南洛阳,南京在今河南商丘,北京在今河北大名。

北宋的“府”

管辖地域和州一个级别,是路(省)的府既省城,相当于后世的计划单列市,是副省级单位。府的长官称作知府或者府尹,是正四品。但是,东京汴梁开封府是直辖市,是正三品或从二品。开封府尹一般都是重要人物担任,比如包青天就担任过开封府尹。宋真宗赵元侃,在当寿王时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太宗赵光义询问寇准太子人选,寇准其实已经猜出太宗心中的人选,寇准回答到:“这个事不是我可以知道的。”

不久,寿王赵元侃就被任命为太子。

我们所熟知大名府的知府是梁中书,是蔡太师蔡京的女婿;江州知府蔡九是蔡京的儿子。大名府知府和江州知府和开封府相比就差一个等级了。北宋“府”

一级的军事长官叫做兵马总管或者都统制,是副军级或正军级的职务。比如大刀关胜原来是蒲东巡检,当时属于河东路(山西运城)地方军事副长官,临时出任指挥使,领兵一万五千征讨梁山。梁山诏安征讨方腊后,关胜出任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都是正军级的,既没有升也没有降。

北宋的“州”

,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州,管辖几个县。还有几十个特殊行政单位,比如某地的“盐监”

“铁监”

“道台”

,也和州是一个级别的。州的长官叫知州,副长官叫别驾,还有一个副长官叫通判。知州一般都是正五品,别驾是正六品,通判是从六品了。州的地方军事长官叫做团练使、兵马都监,是正师级和副师级的军官。苏轼被贬黄州时出任的就是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被贬海南岛时出任的就是琼州别驾。《水浒传》中有一个叫王文斌的,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头衔是“郑州团练使”

,相当于正师级的军分区司令。你就可以理解,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起码是副师级军职。

北宋还有一种军事化管理的级别,叫做“军”

的州级军事单位,边境地区、养马的地方、少数民族地区,大约有46个军。比如“无为军”

“太平军”

。这一类的建制很奇特,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养马地区的军事化单位,“军”

的长官叫做节度使。北宋的节度使和盛唐的节度使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盛唐的节度使是大军区司令,盛唐时期的6o万唐军,分别归11个节度使管辖。如果授军衔的话,盛唐的节度使起码是上将。唐玄宗时期,授予安禄山三镇节度使,掌控2o万军队,结果因为势力太大造反了。于是,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的级别被一再降低,到了北宋,节度使和州官一个级别,按文职算就是正五品,按军职算和州的团练使一个级别,属于正师级的大校军衔。《水浒传》宋江智取无为军,很多人都误以为“无为军”

是一个军,几万人的军队竟然让梁山给灭掉了。其实无为军只是一个师级单位,也就是几千人的兵马,而且还分散驻扎在几个县里。朱仝打方腊以后,授予保定府都统制,后来官至节度使。很多人都以为朱仝这个“太平军节度使”

是大军区司令,其实太平军节度使和保定府的都统制是一个级别,只不过当时的节度使是常设武官,而都统制只是战时临时武官罢了。

再说县。北宋的县和后世的县基本上差不多,大约有9oo多个县。北宋的县和后世的县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北宋时期一个县的人口,从万把人到数十万人不等。北宋县级单位长官叫县令、知县,就是县长;县的副职是县丞、主簿、县尉。北宋七千户以上的大县才设置县丞,三千户以下的小县连主簿都不设。北宋时期,开封府下辖的两个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县,县令的级别是正五品;七千户以上的大县,县令是正六品,不过这样的大县不过1oo个;七千户以下的小县都是正七品,即我们经常所说的“七品芝麻官”

。这样,您就明白了,县令不全是“七品芝麻官”

,只有七千户以下的小县县令才是“七品芝麻官”

。七千户以上的大县,县令已经是大官了。而县的地方军事长官是团练,管辖的主要是民兵,就是县团级。县尉主管政法治安工作,相当于后世的县政法委书记,管辖的是县里的捕快,级大县的捕快三五百人,大县的捕快一百多号人,小县的捕快也就三四十个。管辖捕快的叫做都头,有马兵、步兵之分,都头是正科级干部,相当于军队的正副营级。相比较而言,团练级别比都头高,但是都头的实权比团练大。

不说这些了。最近得到了提拔,随着职位的上升,各种应酬也接踵而至。原本与我关系不大的人现在也开始主动与我接触,希望与我建立联系。人就是这样,没有资本时,门可罗雀。人就觉得失落;有了一点资本时,应酬太多。人又觉得不胜其烦。就像本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的: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事而乐耶?

一想这些人生哲理问题,铁牛的头就觉得大。还是喝我的酒、吃我的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