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2页)

作者:华卿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一直到皇太后梳妆好出来。众人向慈乐太后见礼问安。

要大殿之内的只有一宫主位娘娘,跟往常一样的,正二品以及的妃嫔们没能踏进主殿内。

“免礼,赐座。”

宋太后一落坐,她摆摆手,就让众位妃嫔们免礼落坐。

众妃嫔们谢话后,方才一一起身落坐。此时皇九女和楚王李烨一起走出来,小郎和小姑娘一起向慈乐太后问安。

“孙儿恭请皇祖母万安。”

“孙女恭请皇祖母万安。”

二人一起见礼,小小的人儿落在宋太后眼中就是可人心疼的孩子。

“快免礼,来,到皇祖母跟前,让皇祖母好好瞧一瞧你们。”

宋太后对于身上流着自己的血脉的孙子孙女,她的态度亲切又和蔼。

可能对于妃嫔们,宋太后就是看脸,也同样看着亲疏远近。但是对于皇子皇女们,宋太后特别宽仁几分。

李烨一个小儿蹬蹬往前跑,他小儿腿矮,年纪也比姐姐小。但是他就在皇九女反映过来前,他已经蹭进宋太后的怀里。

“皇祖母。”

李烨一个不足三岁的小儿,他一跑过去后,他就攀着皇祖母的腿,他想坐进皇祖母的怀里撒娇。

宋太后对于皇孙的亲近,她当然非常欢喜。

这会儿宋太后抱进李烨就把孩子搂在怀里。她笑道:“哀家的小十一,这孩子就亲近哀家。”

嘴里说得淡然一点,唇畔掩不住的笑意。宋

太后挺欢喜小孙子就亲近于她。

宋太后高兴,宋昭媛却是垂下了头。显然在宋昭媛的心中,她并不高兴见着这一幕。只是为着不扫兴致,她不想让人发现她的真实情绪。

于是宋昭媛低头,她在避开别人的探视目光。对,这里的别人当然指着张昭仪。

除了张昭仪,旁人也不会一直盯紧着宋昭媛。

这会儿众妃嫔的注意力可能各有区别。但是宋太后的注意力一定在皇子皇女的身上。

这一日请安,宋太后难得留了贾祤和石德妃。当然在贾祤眼中,这更像是宋太后想留了楚王和皇九女这一对孙子孙女。

其它的妃嫔们,也包括宋昭媛,一众妃嫔得着皇太后的意思,也便先告退。

出了长乐宫。

张昭仪不急着离开,她等着宋昭媛出现时。张昭仪笑道:“还没有恭敬昭媛,您今个儿的气色真好。”

宋昭媛听着这话,她面上淡然,她心口憋屈。明明就是她会儿的心情坏的很。

结果落在张昭仪的嘴里,她居然还心情好。

宋昭媛想骂一场,最后她还是忍不住。在长乐宫的大门呢。她一旦发火,这一切落在别人嘴里又有话讲。

指不定有人嘴里会生蛆,还给慈乐太后跟前上眼药,说她今天闹一场指定就是见不得皇太后亲近除了燕王以外的皇子皇女。

至于张昭仪明晃晃的挑衅,在宋昭媛的眼中就是故意。

宏武二十二年,冬去春来。

宏武二十三年,佛诞节,贾祤二十三岁的生辰。因为母子同一天的生辰,楚王李烨在今天也过了三周岁生辰,待明日,他就吃了虚岁四岁的饭食。

对于一心盼着儿子学业打好根基,将来当一个糊涂蛋的贾祤也注意起儿子的起蒙。

识字算数,这等学科贾祤在操心。识字图如今派上用场。

当然贾祤真正关注的还是算数。至于识字,她能教导,李烨身边的教导嬷嬷也行。

偶尔相互之间替换一下,贾祤还能轻省一点,省一省精力就做监督。毕竟辅导孩子学业的事情也是一门体力课。

很不可思议,在贾祤眼中就是体力课程。

对于贾祤而言,这比当年在随国公府习武都累人。因为小儿好动,想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这要花费的精心真不老少。

至于骑射习武打一点基础,这是皇帝差人安排在李烨身边的老太监们来做事情。

贾祤就轻省更多。毕竟皇子身边缺什么,就不会缺着侍候照顾的人手。

人一多,这工作分一分,贾祤就轻轻松松的瞧着自家的亲儿子每一天过得特别的充实有趣。

宫廷内苑,金粟宫里的楚王李烨开始劳逸结合的识字算数,还有练一练骑射习武的简单版本。

京都内城,燕王府里。

这一日从衙门回来的燕王在前院跟幕僚商议着事情。后宅来了丫鬟,来传了燕王妃的口信。

燕王妃若无大

事,从来不会差着心腹陪嫁来前院。

燕王李茂眺也算了解枕边人。于是跟幕僚大概议一议朝廷在准备征伐吴中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