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品阁网上商城 > 第三十九集 士会去秦

第三十九集 士会去秦 (第2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于是掷笔于地,遣来使回去。

臾骈进言:大帅观书微笑,必识破其计也!

赵盾不答反问:卿谓何计?

臾骈道:来使眼神彷徨不宁,此书是以进为退,秦师必遁。若我伏兵击之,必获全胜。

赵盾赞道:便依卿策!

二人正在帐中计议,未料胥甲在帐外得闻,乃归营告于赵穿,说元帅欲伏击秦军。赵穿大喜,遂聚本部兵马,高声传令:三更造饭,四更贯甲戎车,五鼓往河口埋伏,截杀秦军!

赵穿当众大喊大叫,未料营外却有秦军谍报,闻言抽身隐遁,急驰回报。

西乞术大惊,议与诸将:晋帅识破我计,欲趁我还师时全军来追,其将奈何?

士会再次献计:将军可将计就计,命令即刻拔营,引全师连夜遁走,奇袭瑕邑。彼城处于边境,必然无备,我夺而有之,便可由此西出桃林塞,还归秦国也。

西乞术:先生之计,真是神鬼莫测。

士会:小可末技,不劳元帅谬赞。

次日天明,赵穿引军来至河曲,眼见秦营已平空消失,便如人间蒸。若非满地所遗一片冷灰热灶,便疑眼前所见非真,如梦似幻。

赵穿正在呆,只听背后人喊马嘶,回头看时,却是父亲赵盾引领三军皆至。

赵盾见此情景,便知机谋已泄,秦军远遁,只得班师回国。上殿拜见灵公,详述军情已毕,还至帅府,乃奖功罚罪,究治泄漏军情之过。命将赵穿为质,去郑国;胥甲削去官爵,逐去卫国安置。为表示不忘胥臣之功,复用胥甲之子胥克为下军佐。

为拒秦师再次入境,赵盾重新安排边将,使大夫詹嘉引军居于瑕邑,以守桃林之塞。

诸事处置已毕,臾骈复进言道:秦军敢于直入我境,是因有士会在秦,为其策划。我欲高枕而卧,须聚六卿,计议取回士会方可。

赵盾深以为然,乃集郤缺、栾盾、荀林父、臾骈、胥克,商议诱骗士会回晋之计。

郤缺:士会顺柔多智,且奔秦并非其罪。欲除秦害,先去其助,召请士会回国是也,不可图害其性命。但士会前番献计,使秦军侵入我境,必然惧罪而不敢归。需用间谍至秦,说以必免其罪,并许其官复原职,如此方可。

赵盾:此事却难。士会正被秦侯宠信,无计可近之,如此奈何?

臾骈:若六卿肯允士会归国,不加问罪,则末将荐举一人,必劝士会来归。

六卿齐问:所荐何人?

臾骈答道:乃勋臣魏犨从子,魏寿馀是也。

赵盾闻此,恍然大悟:卿若不言,我几忘之矣。寿馀前曾献计诈降之计,我谓时机未至,因此不及施行。既是如此,便烦卿往魏国一行,见寿馀致我之意,商议妥当回报。

臾骈领命,便离绛都,驱车至魏,见魏寿馀,传达主帅之意。魏寿馀因与臾骈交厚,当即说以计策,请臾骈还报,然后即行其计。

忽一日,魏寿馀与群僚议事,乃佯作不愤,当众言道:我父魏犨,当初与狐偃兄弟、赵衰、先轸、胥臣等,随同先君文公,流亡诸侯之国一十九年,力保文公归晋复位,有大功于国。今晋侯重置六卿,狐、赵、先、胥后人皆得重用,惟我却被赵盾排斥,不能为卿。同为功臣之后,晋侯对我魏氏何其不公耶?某实不服,不如背晋投秦!

群僚闻此,俱都愕然,不敢回言。魏寿馀越说越怒,于是便遣心腹四出,鼓动魏人造乱,同时遣使潜往秦国,联络士会,求其向秦侯借兵,来援魏邑。消息传至绛都,赵盾故作怒不可遏,当即扣押魏寿馀妻子儿女,押入帅府软禁;一面点将兵,前至魏地平叛。

心腹还报魏寿馀,说魏人虽经再三鼓动,但不肯背晋,反欲动暴乱,擒君献功。

魏寿馀听罢,故作大惊。又闻赵盾引领晋师将至,只得带领随从,逃往秦国。

来到雍都,于是求见秦侯,力陈赵盾对己族不公,请举魏地以降,并入秦国。秦康公自然深知晋国六卿之间矛盾,当下深信不疑,悦而应之。

当时士会亦在朝堂,相邻魏寿馀而坐。正欲长跪而起说话,寿馀轻蹑其足,士会已明其意,只作不解,却也就此复归原坐,不再言。

大夫绕朝向称多智,素与士会同事,早已暗中识破其中奥妙,乃离席上前,向秦侯进言道:主公不可轻信寿馀之言。其若真心来降,岂能空身前来,不带家眷,其中莫非有诈?想必是苦肉之计,要赚士会归晋,主公不可许之。

魏寿馀心中暗惊,却故作冷笑道:大夫说得好不轻松。某之家眷皆在绛都,已被赵盾囚禁,此事晋国尽人皆知。某若救家眷复来,恐不得渡河,便为赵盾所擒矣!

秦康公被魏城巨利所诱,遂调解道:绕大夫因贤卿初来,不知底细,以诈语试探,贤卿又何必在意?寡人信你投秦是实,来日便可兵。

于是不听绕朝之谏,乃使魏寿馀为向导,亲率大军东进,驻于河西,与魏城隔河相望。寿馀奏道:今若渡河强攻,则赵盾必遣三军以御,胜负未可知也。魏地诸官,大半乃为士蒍旧部家臣,主公若使其孙士会与臣前往劝降,则不需一戈一戟,可尽得魏地。

秦康公信以为然,便命士会,随寿馀前去。

士会固辞道:臣逃亡之人,向为晋人所恨。且赵盾为人狠毒,若使心腹伏于魏城,就此留臣于晋,不肯释还,则臣之妻子在秦,亦必被主公所诛。如此非但微臣家破人亡,主公亦被不仁之名,悔之何及!

秦康公道:贤卿勿忧。寡人与卿指河立誓,若晋人留卿,必还卿妻子,绝不食言。

士会再辞,康公不许。于是只得拜谢,乃与寿馀同出,牵马下河上船。

绕朝随三五个大夫送至河岸,将自己手中马鞭送给士会,扫视魏寿馀一眼,笑道:我计不为秦侯所纳,兄长得以归晋,于晋为幸,于秦则必为祸。你我相处数载,可谓平生相得,今将此策赠兄,望于途中快马加鞭,复回故土。臾骈施计,寿馀诈降,无非只为我兄一人而已。兄之身价,重敌二国,可谓前无古人。

士会逊谢,恭敬接过马鞭。

绕朝又向寿馀拱手作别,笑道:大夫此计,只可骗得庸夫,难欺智者。秦国并非无人,只逢我计,不被国君采用而已。

寿馀还揖登舟,并不作答。

寿馀与士会由是渡过黄河,入于魏都。魏人闻说士会归晋,无不欢呼踊跃,皆闭城以拒秦军,不复再言归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