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狂发福利的安禄山 (第1页)
罗一率军从东亭走时已经马上就要秋收,而回到柳城时已经即将进入初冬。
前后离家已经两个月左右,对东亭十分挂念。
尤其是从去年秋天就开始侍弄那些新开的田地。
那么多人辛苦忙了一年,也不知道到底能打多少粮食。
东亭城到了现在彻底完没完工,通往都里镇的水泥路又铺出去了多远。
还有怕别人不够公平公正,执意去扶余府主持给靺鞨人开奖的杨洪山,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个重担。
期盼已久的新兵,也已经到东亭了,都是来自淮南的,不知道会不会像是老班头他们那样悍勇。
可跻身为安禄山心腹带来的种种好处,又让罗一暂时不想回东亭。
只回来的这一路,安禄山就跟个提款机一样,先是同意组建水军。
随后好似看破了罗一只借不还的打算,不但留在玄菟的三、四团不用回范阳规建,随军出征的一、二团也同样如此。
甚至还答应罗一,新兵到了后若是不满意,可以与平卢和范阳的老兵置换。
而这些还不算完,安禄山会从河北立刻先期抽调五百左右的官吏去辽东,弥补各城人手不足的空缺。
如果一切运转良好,或是东亭的界碑继续向东挪动,明年还会6续派人过去。
对于这一点,李尚客很是抵触。
他认为这些官吏一是来自各地普通人家出身的读书人。河北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由这伙人构成的。
二是安禄山的用意太明显了,天知道这些人中会有多少是他的眼线。
这些人一旦到了东亭,今后东亭就别想再有一点秘密。
但是罗一与李尚客认为的恰恰相反。
正因为河北汇聚了太多想要寻求功名的各地读书人,才需要往外放一个放。
而且经过一路的思考,罗一觉得就算这些人是安史之乱的推手之一,换位思考的话,他们其实并不算是有多大的错。
根子其实还是错在李隆基与朝堂上的那些人身上。
如果科举制度没有创造出来,那么还好说些,可如今已经有了这项制度。
天下不知道多少普通人家苦读出来的读书人指望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甚至是家族的命运。
上边的人把上升渠道堵的太死了,是连个手指缝都不给留。
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学成后突然现根本没用处。
明明有真才实学,却怎么也抵不过那些世族与大户人家出身的,即便是个不学无术的也不行。
至多能给这些大族出身的当个幕僚或是在人家手底下做个不入流的小吏。
累死累活做出了成绩,受到奖赏得到升官的是人家。
回过头这些不学无术的还说是他们不努力,就这还玩个屁。
郁郁不得志之下,能不冒死到北地的边镇搏一搏?
而李林甫好死不死的,又将边镇武将的晋升道路也给堵死了。
还企图用胡人担任节度使来防止将领尾大不掉,并且用以压制扎堆往边镇聚集的不得志的寒门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