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合约 (第2页)

作者:寒江钓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哪能要这么多?”

刘景仁笑着说。“里正呢?”

“毛里正,这位是后军都督府的刘经历,是这次买地的正主。”

黄耕耘解说道。

那里正赶忙跪下行礼,被刘景仁扶起来,寒暄了两句。

“耿长清、段四,你们两个带着里正开始量地吧。黄千户,你看是否派人跟着。”

刘景仁回头问。

“不用,让他们量,记得加上界桩。你过来,咱们休息一会儿。”

黄耕耘从车上拿下一个条凳,坐下来说。

到了太阳偏西,耿长青他们才丈量完毕,旱地有263亩,荒地有155亩挂零,旱地二两银子一亩,荒地7oo文一亩,总共有634两银子零7百文铜钱,黄耕耘大概觉得旱地的价格要的有点高,有些不好意思,就和里正商议了一下,把山根的那块荒地也划给了他们。

丈量完毕,一行人继续往山涧里走。

路不好走,车是没法坐了,幸亏是早春,河水很浅,大家骑着马,很快的走到山涧东边去。

沿着山涧东边的沙砾地一路向北走,两边陡峭的山崖上,高高的地方斜斜的伸出一簇簇崖柏,有老鹰悠长的涕啼声不时从高处传来,河水在山涧中曲曲折折,有些地段的河水也会冲到东边来,不时有嶙峋的大石挡在道路前面。

约摸到了申时,道路渐渐宽敞,前面是一块比较大的山间平地,再向东延伸出一片宽阔的山地,平平整整,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向西而去,河床的地势越来越高,应该是南河的支流。

向北的山地略窄一些,小南河在这里往西拐了一个大弯,紧贴着的褐红色的陡峭崖壁向南流去,水湾东南有几户人家,应该就是豆各庄了。

刘景仁和黄耕耘一行人,带着豆各庄的几个年轻人,沿着东边的山地,爬上北边的铁头山,铁头山顶约有四五十亩大,长满了高高低低的针莽和野酸枣,再往北就是起起伏伏的燕山山脉。

下了铁头山,沿着小南河向北走,大约一里地,过了河,向西,有一条山沟,山沟坡势平缓,两边是长满荒草和荆棘的缓坡,山沟的走势越来越高,它的西南方向是一片平坦的草场,因为向阳的缘故,草场上远远近近开了许多不知名的黄花,这里就是小庙沟了。

荒山野沟,没有庄稼,也没有成材的树木,这倒让黄耕耘为了难,这种荒山是没法按荒地卖的,租赁更是不成,但如果不卖好像也不成规矩。刘景仁要把铁头山和小庙沟都买下来,这该怎么算呢?

黄耕耘就问豆各庄的话事人,那个年轻人也不晓事,吆喝道:“荒山野岭谈什么买卖?谁想干啥就干啥,谁想占多少就占多少罢了。”

最后黄耕耘和刘景仁想了一个办法,就说要在铁头山和小庙沟建设私人矿场和林场。按私人矿场和林场的名义分别立合同走手续。

“铁头山下边还有几个矿口,那是怎么回事?”

刘景仁问。

“那是前宋年间开的挖铁矿的窑口,早都废弃多年了。”

黄耕云说。

“这里有铁矿,你们怎么不开采?”

刘景仁问。

“开采这里的铁矿划不来,运到遵化还不够路费!”

黄耕耘说,“我们前几年试着开采过,白白填进去不少银子。”

“那如果我想开采这里的铁矿呢?”

刘景仁问。

“可以,你只要到矿税司补办一个开矿的手续就够了,矿税并不高。”

黄耕耘说。

“那这个私人矿场和林场该多少银子?”

“你给5oo两银子吧。”

“界桩划到哪里?”

“只要不占村民开的那点地,你想划到哪里就划到哪里。”

“我们在密云地图上标识一个四方图,免得没有规矩。”

“好!”

“那么,订立合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