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北域 (第2页)
时间回到19o1年,当华夏共和国已经立国一年有余之时,所控制的中原、南方和西南等地区一片欣欣向荣。&1t;p>
然而,在整个辽阔的北域却呈现着截然相反的状况。&1t;p>
随着满人势力的持续走弱,再加之沙俄不断的挑拨生事,在北域出现了无数旗号,而且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征伐,以致烽烟四起,民不聊生。&1t;p>
在此情况下,以陈济怀为的华夏政要们,心中皆很清楚,应该加着手收复北域的行动。&1t;p>
经过认真的考虑和反复商议,他们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要把共和国的都迁往北方,地点就是被曾经的大明和大清都选作帝都的京师,并将那里改称为北京。&1t;p>
这是基于国家大势,地理位置,军事需要,经济和行政等综合因素的考量,才做出的选择。&1t;p>
而且在此决议通过之后,在陈济怀的直接领导下,华夏各界就都迅的投入到这项工作的实施当中。&1t;p>
经过多方的筹备,在19o1年1o月,迁都仪式正式举行。&1t;p>
这场迁都,也几乎就是华夏继续北进之前的,最后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了。&1t;p>
此时再看看北域的局势,不管是东北、内外蒙古和新疆等处,这些充满混乱的地方背后,都依稀可见那毛茸茸的熊影。&1t;p>
满人势力自去年被逐出关内之后,不甘心就此失败,仍在不断的叫嚣着要进行反攻,并且到处宣扬自己才是正朔。&1t;p>
为此,他们还真就进行了许多的筹备,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而且为了维持自家那份不愿舍弃的皇权,终于接受了沙俄的“相助”
。&1t;p>
只不过,正所谓“树倒猢狲散”
,在退回关外,又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转为认可华夏的情况下,曾经的大清已经再难保持原有的“威严”
了。&1t;p>
先是新疆,接下来是蒙古各部,都相继与满洲权贵们离心离德,不仅不再接受其统管,还纷纷谋取“自立”
。&1t;p>
在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满人的那家“友邦”
,在背后的积极运作。&1t;p>
于是,出关后短短不到半年,满人势力影响的范围,就仅剩下东北一隅了。而且即使是在这片土地上,也是山头林立,远非铁板一块。&1t;p>
华夏这边,因为忙于建国、外交和内政诸事,先求得稳定的后方。也是出于一些其他的考虑,才仅是对北域的事态保持密切观望的姿态。&1t;p>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着手各项准备,抓紧收集情报,施加渗透和影响。&1t;p>
至于沙俄方面,则在努力的把这些地方搅乱搅浑,以便其能够更省力的控制住那里,并为提升调集力量来东方的能力,而争取时间。&1t;p>
同时,在列国大多已经承认华夏的情况下,如何为自己谋得在这一地区法理上的认可,也是沙俄君臣们一直在绞尽脑汁,亟待解决的难题。&1t;p>
就这样,局势一时间陷入了纷乱下的僵持,而且看上去,这种状态似乎还会延续很长的时间。&1t;p>
然而,既然有纷乱,就会有变故,擦枪走火之事也总难避免,破局的契机终究会出现,或早或晚。&1t;p>
随着北域持续混乱,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最受苦难的,当然是生活在那里的普通百姓。&1t;p>
不堪于忍受那些大小势力的轮番压榨,百姓中有不少人只得铤而走险,建立或加入了大山里或草原上的各种“匪帮”
。&1t;p>
而更多的人则选择了背井离乡,逃往南方那个新政权控制下的地域。&1t;p>
他们早就听闻南边是一片繁荣,宛如盛世,想必能够讨得一份安定的生活。&1t;p>
可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势力的眼中,人口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资源。&1t;p>
对于自己地盘上的人逃往别处这种事,一般的头目都是不会忍受的,无论其势力大小。&1t;p>
于是,追击和截杀就开始不断上演,追过了头的事也频繁出现,摩擦、交火、反击就渐渐成为了常态,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大得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