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第2页)

作者:风凝雪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这个人,在所有漠北民众的心目之中,便是他们的希望和天神。

  我没有找到潋,他混迹于千千万万个普通士兵之中,任我极目去寻,也看不到。

  然而,我却能猜得出他此刻脸上的意气风,戎马铠甲。杀敌报国,本是他的信念,与追求。无奈父亲母亲并不舍得让自己最小的爱子征战受险。此番得了机会,他如何能不豪情万丈。兴奋难当。

  或许正是应了&1dquo;不打不相识”这句老话,那日潋与秦昭比试过后,彼此都生了惺惺相惜相间恨晚之心,潋就不用说了,早在尚未出征的时候,他便已经日日追着秦昭。或比剑,或是共同探讨兵法。

  而秦昭倒也乐得与他一道。潋虽然博学聪明。但是毕竟缺乏实战经验。不若秦昭历练。也因此有很多地方需要向秦昭请教。

  每一次,秦昭都极有耐性的同他细说,而潋在一旁,专注倾听。

  不由得感慨这世事的难料,潋与秦昭,一动一静,性子南辕北辙,就如同他们生活的地方一样,上京与漠北,相去何止千里。

  然而,偏偏就是这两个人,在机缘巧合下相遇相识,惺惺相惜,竟成就了一段莫逆之缘的开端。

  我寻不到潋,于是便重去看秦昭的背影,我知道,潋必然是在他附近的某个位置,带着一脸的跃跃欲试的神情。

  其实不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但是我愿意相信潋。我的弟弟是那样的优秀出色的男儿,自党在漠北这片广阔而美丽的土地上,绽放光芒。经过战争。经过血与火的历练,最终蜕变成为真正的伟岸男儿。

  我相信,他必定可以做的到。

  回到邺城,我依旧住在邺城官府衙门之中。由于绝大多数的兵士都跟随南承曜一起上阵征战去了。人手方面不免捉襟见肘。于是我便吩咐撤去了那一曾又一层的守卫。成天等着前线军报传来。

  &1dquo;禀告王妃,前线军报。我军与北胡在翰海沙漠处激战。杀敌无数。北胡再度后撤三十里&he11ip;&he11ip;”

  &he11ip;&he11ip;

  &1dquo;禀告王妃,前线军报,北胡军夜袭我军营地,欲火烧我军军粮,幸得龙飞将军帐下一名士兵及时警觉,未能得逞&he11ip;&he11ip;”

  &he11ip;&he11ip;

  &1dquo;禀告王妃,前线军报,我军再次与北胡军激战,杀敌八百,俘获马匹兵器无数&he11ip;&he11ip;”

  &he11ip;&he11ip;

  这些八百里加急军报,日复一日,从前方战场中,传到我的手中,再由我亲自封好,快马加鞭的送往上京,一日一日,未曾间断。

  待到南承曜离开邺城的第一十八天,我终于盼来了长久一直等待着的捷报。

  &1dquo;禀告王妃,前线军报,我军已经大破北胡。不日便可班师回邺城。”

  由于牵涉机密,每日传送军报的人皆是同一个人,所以那个声音相貌我是记得的,也因为如此,乍然之间听到这样一个沉稳之中隐含霸气的声音,我不由得放下手中的,抬眼望去。

  这一看,不由得真真正正的心惊而便体生寒。

  那人亦是深深看我,一面缓步上前,一面重又开口道:&1dquo;所以,我没有时间了,只能委屈王妃。得罪了!

  第44章

  我看着他走近。心也一点一点的寒了下来,刹那之间,只觉得浓浓的疲倦渗入五脏六腑。再也无力去争辩反抗些什么。

  即便是要反抗,又能如何,他既然能堂而皇之的进到我住的房间,举止神情一派从容,又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就随口道出了机密军报,只怕如今,整个邺城官府已经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我缓缓的站了起来,唇边不由自主的带上了一丝苦笑,&1dquo;竟然是你。”

  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我,眼光复杂莫测。

  我有些自嘲的笑起:&1dquo;这么说来,从上京到漠北的一路照应,根本就是一个局是不是?我曾经为能够遇到董爷这样的仗仪之士而感到庆幸不已,却原来,到底是我太天真了。你早就知道我的身份了是不是?”

  董爷安静的看着我,点头,并且不加掩饰的开口道:&1dquo;是,我和商队在驿站整整等了三天,才等到王妃,没有想到王妃竟然主动开口要求加入我们。这倒是让我们有些意外,然而却是求之不得。”

  我敛了笑,淡淡的看着他:&1dquo;你既然会特意等我,必然是知道我为什么会去漠北,那为什么不直接了当的劫了我的信笺更干脆些,何须还大费周章的取得我的信任,再一路送我到这里。”

  他静静的看了我半晌,终究是淡淡一笑:&1dquo;王妃其实已经猜测到了,不是吗?只不过是你到底心存冀望。不愿意相信董某真那么阴险丑恶。”

  我微微闭上眼,没有在说话。

  自上京出,直至漠北,遥遥路途中,商队的诸人对我与疏影的种种照顾,一幕一幕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没有想到,这一切竟然都是刻意而为之。

  我想起了枕下的那支笛子,自嘲的笑了一笑,而后开口道:&1dquo;到了如今,我竟然还不知道董爷的全名。不知道董爷可以告知否?”

  他虽然是微微有些疑惑,但是动作却没有迟疑,提在案前的宣纸上写下两个字----&1dquo;董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