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第1页)

作者:八月薇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方氏来的时候,因自恃身份,自然有些趾高气扬,此刻给东淑敲打了几句,气焰顿时矮了下去,她原本就不是个有什么智谋心机的,此刻哑口无言,脸上很过不去。

  当下方氏冷哼了声,回头看向苏夫人,道:“太太的儿媳妇好伶俐的口齿,我竟说不过她。但是据我所知,镇远侯才回京数月而已,内眷居然就跟外头的爷们私下牵连,行事隐秘,这却是哪门子的道理?我们是外人,并没资格多说,太太您可要整好了侯府的家风才是,别真的生出什么丑事……就晚了。”

  她说了这句,便拂袖转身道:“告辞!”

  苏夫人如梦初醒,忙道:“慢、慢走……叶红替我送客。”

  东淑瞥着方氏恼羞成怒离开的背影,心中嗤笑:什么生出丑事,这二奶奶气急败坏的,骂她自个儿也就罢了,居然也不惮把李衾拉下水。

  若真那样,侯府的家风虽败坏了,那李府的家风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正在瞎想,就听身侧苏夫人道:“你又笑什么?你还不一五一十的跟我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真的拿了那李尚书的什么、什么玉佩吗?又是为了什么要拿外头男人的东西?”

  李衾的玉佩在自己这里,这件事东淑连李持酒都没有告诉,因深知镇远侯的脾气古怪非常,说给他知道指不定又生什么事。

  万想不到,竟给李家的人拆破了。

  此刻见苏夫人大有兴师问罪之意,东淑很无奈,要是真的把详细来龙去脉告诉苏夫人,少不得又牵扯到那一千两银子,那可是她私攒的体己,才不想要人知道呢。

  当下只回身垂道:“太太别急,事虽然有之,但是事情很简单,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我本来该告诉太太,只是从岁寒庵回来一直心神不属的,又没把此事正经放在心上,因此才忘了。”

  苏夫人气鼓鼓的:“那你还不快说?”

  东淑便把自己在集市上买了面古铜镜,李衾请求借去给萧宪一观之事说了,只是并没有提半个“钱”

字儿。

  只道:“李大人是个豁达爽快的,他怕我不放心,就留了玉佩当抵押。本来给萧大人看过后很快就送回来,这件事就两清了,谁知萧大人爱上那镜子,亲自跑了过去跟我说他非要留着……我只好把玉佩给他,想叫他转交给李大人,他却不肯,所以才耽搁下来了。”

  苏夫人怔怔地听完,虽然事情非常简单,可对她而言,涉及的是两个世家大族,而且是两位当朝权臣,就算是其中一人牵连在内都了不得,何况是两个,如此的话又怎会简单?

  她好不容易才理清楚了一点头绪:“那、那……唉!

一面镜子罢了,集市上买的,有什么好的?又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这也值当留什么玉佩抵押?你也是的,你竟敢收他的?”

  东淑道:“我见了那位大人就慌了,头也不敢抬话也不敢多说,只想着快点儿打他走,当时哪里想到这许多呢。”

  这却自然是睁眼说瞎话,当时她在李衾面前讨价还价的,不知多精神抖擞呢。

  苏夫人却立刻相信了,毕竟如果是她见了李衾,也是不敢抬头照面的。

  当即叹道:“唉,这李尚书也是的,虽然是官儿做的大,可是行事怎么如此唐突的,按理说他很不该跑去跟你相见,至少得知会了酒儿,让你夫君出面才对。”

  东淑道:“我当时也是这么说的,可他说不是什么大事,索性便宜行事。”

  给东淑这三言两语的,责任都推到了李衾身上。

  苏夫人原先的恼怒散去大半,可又想到方氏来“兴师问罪”

讨要玉佩的事,便道:“刚才方家少奶奶前来,你怎么不索性给了她让她带回去,白白的又得罪了人。她要是回去跟李大人挑唆几句,岂不是对酒儿不好吗?”

  东淑想到方氏那“狐假虎威”

的样子,心里却莫名的笃信这一切李衾觉不知情,而且就算李衾知道,只怕多半也不会站在方氏一边。

  此刻听了苏夫人的话,东淑道:“我就是气不过她趾高气扬的,我本来心底无私的,听她那话,却弄得跟我有什么似的,简直是往人身上泼脏水呢!

所以我偏不给她,若是惹急了我,索性把那玉佩摔碎了,看他们能怎么样。”

  苏夫人听了反忙道:“使不得!

她既然亲自上门了,那个萧尚书都不敢经手的,可见是个名贵东西,好生留着,等想法儿还给人家。”

  东淑赶紧上眼药:“就怕是侯爷又听说了只言片语的,跟太太一样又生出误会来。”

  苏夫人忖度半晌,终于道:“不打紧,等酒儿回来,我自跟他解释就是了。对了,就让他把玉佩带了去,还给李大人就行了,不然又怎么了局呢。”

  东淑想到萧宪的叮嘱,其实是不大愿意经别人之手的,哪怕那个人是李持酒。

  但是转念一想,今日方氏登门,虽然并非是李衾的授意,但总也是李府的人,何况连方氏都知道了他的玉佩在自己手上,李府其他的人呢?或者李府之外呢?又何必这么为他着想。

  于是东淑低头:“一切都听太太的便是。”

  当夜李持酒竟一夜未归,苏夫人等了半宿,不耐烦的睡下了。

  直到日次晚间,李持酒才总算回了府中,先去了太太上房,苏夫人总算得了机会,就把玉佩的事情告诉了他,又把那从东淑那里要来的金乌佩拿出来,道:“你明日就立刻亲自送到李府……或者去兵部,总之要亲手交还给李尚书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