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鹅的三国 > 第一百零八章 绝境之计

第一百零八章 绝境之计 (第2页)

关中这一代百姓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更有丰富的逃亡经验。

你若下达征兵令,就敢携家带口逃往山区。

现在刘备可能要来,白鹅贼也要来,钟繇拿头去顶?

前年官渡时期,为了支援官渡战场,钟繇挤出来两千匹马运到中原,极大补充了曹操的军用马缺口。

可问题是,军用马不是钟繇红嘴白牙捧着朝廷诏令就能弄来的。

为了筹措这批军用马,也为了防止关中豪强被袁绍拉拢策反,那年许都朝廷给关中豪强给了许多官职。

大到杂号将军、中郎将,小到校尉、守关都尉,稳住了这批人,也筹措了两千匹军用马。

而从建安四年开始,逃亡在外的关中人口6续返回,仅仅荆州方面就有十余万家。

这么多的人口哪里去了?

被拥有将校官职的豪强6续蚕食了,这些人返回家乡没有生产工具,生活窘迫。

只能被拥有朝廷合法官职的各路将军、校尉们兼并,纳为部曲、佃户;而他们也从豪强变成了豪帅、屯帅。

马腾、韩遂后知后觉,等他们来关中时,关中豪强们已经兵强马壮。

也是建安五年,为了策动益州刘璋夹击刘表,防止刘表干预中原战场。

那年尚书郎卫觊出使益州,结果汉中道路不通。

卫觊是河东安邑人,见关中豪强兼并百姓,使得各县在籍人口持续下降。

一个县的生产资源有限,县里掌握的在籍人口多,那县府就强势;反之豪强兼并的人口多,那豪强强势。

为了遏制豪强的兼并,卫觊向朝廷上策严控河东的食盐。

从食盐销售环节压制豪强,这才稳定了关中局面。

否则人口尽数为豪强侵占,那关中就会提前爆争霸战。

所以黑熊这样没来过关中的中原人,听到的是钟繇大治关中,逃亡荆州的十余万户百姓6续返乡。

可返乡的真实原因呢?

很简单,避居南阳的关中人也怕刘表出兵干预中原战场。

刘表一旦出兵,那南阳地区的关中人就是极好的兵源。

返乡的原因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是被战争阴影驱赶回去的。

许都朝廷宣传中的关中、司隶校尉钟繇,目前只是徒有其表!

现在的钟繇,依旧空有朝廷大义。

哪怕治下郡县有在籍人口,也不敢加征、加派。

他在努力维持一种太平的气氛,否则这些在籍人口转身投靠附近的各路豪帅。

失去在籍人口,他将彻底失去制衡、调解各路豪帅的筹码。

他不能处理关中问题,反而导致关中成长出来一个大帅,那他还有什么资格混迹朝堂?

建安五年的官渡战役,对关中的影响非常大。

现在的钟繇,连重新整理长安城的影响力、人力都没有。

虽然他能委派关中郡县的官员,可这些官员跟他一样,征不来额外的税,也不敢强征人力。

平日生活苦巴巴的人,又怎么可能有打仗的本钱?

而现在,弘农人其实也在观望。

如果马腾在河东挡不住袁军,弘农人极有可能喜迎河北委任的新郡守。

出于礼貌和敬重,可能会礼送钟繇出境。

毕竟,弘农杨氏与曹操方面的仇可不小。

建安初年,杨彪设计要在百官宴席上逼迫曹操夺权,曹操察觉杨彪脸色不好,到台阶前了,当场拒绝入席,转身就走。

后借袁术称帝之故,曹操要杨彪婚姻一事弄死杨彪;孔融去找曹操当场警告,敢弄杨彪,他就带头辞官回乡。

孔融代表的可不仅仅是自己人一个人,而是很多汉室老臣。

敢拒绝,就让你的许都朝廷彻底沦为草台班子!

曹操无奈,只能借故罢免杨彪。

建安四年,随着袁术败亡,曹操与杨氏暂时和解。

那年征杨彪入朝担任太常,而钟繇这里也突然现治下有一位贤才,于是举杨彪的儿子、二十五岁的杨修为孝廉。

曹操也征辟杨修为司空府主簿,彼此目前关系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