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第2页)

作者:无痕之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知言方懂秦昌说的四嫂不错,安远侯府远在闽地,语言风俗与燕京差了十万八千。虽说安远侯夫人出身燕京东平伯府,陪嫁过去二三十个下人,终究背井离乡,逐渐也被当地风俗同化。

府内大太太和二太太皆都是江南人氏,嫁到燕京二十余年,大房和二房几个子女不喜江南菜氏,更不会说南边的方言,能听懂已不错。

以此类推,安远侯府境况大致相同,四奶奶陈其美自幼生长在闽地,只在十三岁时头次回舅家探亲,短短几年时间,燕京话说得这么顺溜可下了不少功夫。

知言当要谦让一番,再定睛瞧向其余两位未谋过面的嫂嫂。

三奶奶万氏水灵秀美,端庄文雅,眼神坚定,并不随意说笑,偶尔扫到屋内的女儿才微微一笑。她的父辈也只做着六品小官,又自幼丧母,其父也未续弦,万氏未出阁时持家做着主母,照看弟妹。二太太看中她这份刚强能主事,抛开丧母长女不娶的世俗讲究,给秦晓聘来。听闻进门两年有余,给二太太分忧不少,秦家三爷暂时收伏再未生出事。

五奶奶夏氏生得花容月貌,一笑起来脸上两个小梨涡,更显动人。她却有些来头,祖父做着国子监祭酒,也是家中嫡女,老狐狸出面才说动夏祭酒把孙女嫁给大房庶子秦晔,才进门不足半年,瞧着行事不会差。

再瞧向妹妹们,知容和知德也都十一岁,容貌眉眼已长开,知容似出水芙蓉,大家闺秀范十足;知媛却是爽朗大气,俏丽多姿。

屋中最引人注目当属秦家十小姐知恬,穿着绯红琼花衣裙,头上也随意挽着乌蛮髻,两件寻常首饰,无奈天姿国色,笑也倾城,不笑更倾国,仪态万方,更不说眼中噙着泪,梨花带雨,我见犹怜。

知言对着她唯有在心中暗叹一声,掩却忧愁同知恬说话。因大奶奶忖度方太君恐要问小姑几句私房话,打了岔带着几位弟媳先行回屋,知恬也同两个妹妹先回去。

知言目送知恬翩迁离去,复又投到方太君怀中,问道:“老祖宗,十妹可如何是好?”

方太君也轻叹:“承恩公周家年前刚死了原配,想求娶她做续弦,只有个话头,等出了孝才能议婚。”

知言回想燕京权贵圈,现任承恩公应是皇后的侄儿,周家很是低调,虽家中出过几位皇后,并数位得宠的妃子,但从不与人攀交,甚少在外走动,她问方太君:“承恩公,孙女记得他比大哥还要年长几岁。”

方太君垂目点头:“已到而立之年,膝下也有两个嫡子,唯独没有女儿。”

言外之意,承恩公风闻知恬的美貌,娶过去欲生出两个美如天仙的女儿,备着将来入宫。知言很为知恬报屈,却也明白,依着眼下的形势,这是她最好的归宿,只要皇后不倒,太子不倒,承恩公府护住一个女人的能力尚有。

知言再扫视一圈屋内,双福依做着大丫头,屋里也多了两个生面孔,陈设变动不大,却觉物是人非,只依着方太君说话:“姐姐们都嫁出去,家里不太像以前。”

方太君感慨道:“是啊,你们姐妹一个个嫁出去,家中又连着娶了几个孙媳,添了几个重孙,屋子还是这间屋子,整日来往的人都换了面孔。知婕也被你堂叔接走,定在七月出嫁。因你二姑母说不急,可留世英在家多呆两年,故她也回了徽州,年底才送嫁到燕京。”

知言本来想问韩世芳,终咽下话头,说及其它:“二姑母和婉表妹可好,我在沧州时,婉表妹还托人送了几回东西。”

说及乔婉,方太君带笑说:“那也是个傻丫头,年前订了亲,许配给定远侯世子,同你前两年一般,说到女婿仍是没羞没臊。你二姑母背后嘀咕几次,我同她说不急,没到时候。你当初不也死活不开窍,现时瞧着姑爷眼睛都挪不开。”

知言连连否认:“孙女哪有,定是老祖宗眼花了。”

方太君笑意和善,拉过知言的手腕细看,问得意味深长:“他对你可好,没到日子赶着办了及笄,又圆了房,若不好我可是不依。”

知言眨着眼睛,顺杆子爬:“老祖宗,您要替我出气。瞧我的指甲全让他剪短,饭后也不许我赖在榻上。”

方太君乐不可支,指着知言都笑出眼泪,屋里几个丫头也都抿嘴笑。

知言等方太君缓过劲,拉着她的手,眼睛也与她对视,缓缓说来:“老祖宗,焕之对孙女很好,并非他甜言蜜语说得天花乱坠,好些时候行事,要细思量才能品出。他答应我不要房里人,那怕只几年光景,孙女也要念着他这份心意。”

方太君把知言的手合在一处,像小时候那般合在她的手心中,点头说:“好,我也就放心了。你几个姐姐或多或少都有些难处,你也是吃过苦头,才换得如今的好。每每夜里睡不着,就想起你一个人在外,又是这么小就嫁出去,心里头先把死老头子骂几遍。”

知言笑出声,方太君从不说及老狐狸的事非,头回听她用这种口气,故也问道:“祖父可好,原想着能赶早点进城,见他一面,谁料城中人多,堵塞住路,延误了时辰,几位叔伯婶婶、父亲母亲都没见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