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女学兴起 (第2页)

柴宗训没想到李纯妍还有此等见识,仔细一想,这个问题他也算是问对人了。

“皇后为何会有此番感悟?”

“臣妾幼年曾碍于天象之说,在乡下庵堂祈福十年。十年间,对女子的不幸感触颇深,才有此想法。陛下也说了,臣妾是女子,自然更清楚女子的难处。”

如此一来,柴宗训便猜到了,之前那次出手相助,应正好是李纯妍返京之时。

“皇后,如果女学一事交由你来做,你有信心做好吗?”

若真要兴女学,柴宗训出面会有身份上的限制,由李纯妍在前运作,他在后筹谋,方才能将帝王摘除。待女学之风日盛时,柴宗训再将它提到朝堂上来说,到了那时,说不定不少官员家中都有入了女学的女眷,他们便不好再出言反对了。

“臣妾……臣妾不知,但陛下若将此事交给臣妾,臣妾愿意拼尽全力,造福天下女子。”

李纯妍知道,这是柴宗训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也是她实现梦想的一个开始,稍纵即逝,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好,但若是此事办得不好,甚至是办砸了,朕可能会对你有所惩戒,如此你还愿出面吗?”

“臣妾愿意。”

女学的设立,是大周教育史上一次重要变革,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为女性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促进了女性的解放和展,也为大周社会展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谁能想到,这个想法仅是一个午后,柴宗训与李纯妍在寝殿内定下的。

昭武十八年,皇后李纯妍在柴宗训的支持下,在汴京兴起了女学之风,众多文臣武将的家眷为了支持太子之母,纷纷报名参加了女学。

尽管有几个老学究紧抓着女子的性别问题不放,但奈何柴宗训早就有所准备,直言这是中宫皇后、太子之母执意要做的事,也是有利于百姓之事,他们便只好偃旗息鼓了。

当初请旨册立储君可是他们一致认可的,没理由这头刚刚赞成立太子,那头就对皇后百般责难,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后来,在这些女学堂里,女子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如诗词、书法、绘画等,还可以接触到一些新的学科,如数学、工学等。这些学科的开设,不仅拓宽了女子的知识面,也为她们未来的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她们更能理解大周天子屡次改制的不易。

但是在兴女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先,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女子的主要职责是相夫教子,而不是接受教育。因此,许多汴京人家并不愿让家中女儿上学。其次,便是由于女学刚刚兴起,缺乏经验和教材,教学质量也有待提高。

为此,柴宗训不惜利用闲暇时间,与李纯妍一道,带着晋阳为女子编写教材。皇后李纯妍甚至动内阁成员、枢密副使的家眷,去往民间宣传女学的好处。

尽管面临着这些困难和挑战,但是女学的兴起仍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接受教育,她们的思想和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许多文臣武将的家眷纷纷开始关注底层百姓,积极参与到为百姓谋福祉的大事小事中。

朝堂上虽偶有微词,但碍于女学的兴起尚未触及众多男子求取功名的利益,大家也只是时不时站出来口头谴责一下,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但他们没料到,柴宗训接下来的一番动作,直接令他们当场急得跳脚。几乎一大半以上的文官都站出来反对,柴宗训究竟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