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梁山不老 > 第75章 读信行军帐

第75章 读信行军帐 (第3页)

作者:甘庄柳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换言之,此人的名字有五种形式,分别是:

汉语名:琮

汉语表字:伯玉

契丹小名:合住

契丹字:粘衮

契丹全名:粘衮·合住

汉语语境下的“名”

和“字”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北方民族的语境中,同时拥有“名”

和“字”

则相当罕见。那么,这个契丹小名和契丹字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会不会是受汉文化影响,在“名”

之外另取一个“字”

呢?根据契丹文(契丹小字)墓志,契丹小名应直译为“儿名”

,就是乳名。契丹字应直译为“第二名”

。前者是小时候取的名字,后者是成人后的新名字。契丹人成年后的“第二名”

源自自己长子的小名。契丹全名为“某某的父亲某某”

,后来省略了“父亲”

,变成“某某的”

,也就是所谓的契丹字。比如耶律吼的契丹全名“曷鲁本·吼”

的意思就是“曷鲁本的(父亲)吼”

。也就是说,契丹人同时拥有契丹小名和契丹字(第二名),并非是学习汉族的,而是源自契丹民族“父连子名”

的古老习俗。契丹小名自不必说,是契丹人生来就有的名字;而所谓的契丹字,就是长子小名的属格形式。

当然,到了阿保机建立契丹帝国(辽朝)时期,“父连子名”

的习俗已经不是很普遍了,越来越多的契丹人不再遵循这种习俗。但作为这种习俗的遗存,契丹成年男子仍同时拥有“契丹小名”

和“契丹字”

(第二名),而且他们的“契丹字”

依然保留属格形式,不过前面连的未必是长子的小名了。

随着辽代契丹人的汉化程度日益加深,他们又往往拥有汉语名和表字。如此一来,很多契丹人就拥有五个名字,分别是汉语名、汉语表字、契丹小名(小字)、契丹字(第二名)、契丹全名(契丹字+小名)。还有的人拥有汉语小名。那么。一个契丹人最多的情况下,可能拥有六种形式的名字,在不同场合随时切换!

不只是契丹人,一些契丹化了的汉人也采取了这种命名方法。如辽代权臣韩德让,他的汉名是“德让”

(后赐名“隆运”

),汉语表字是“致尧”

。根据其家族后裔的契丹文墓志《耶律高十墓志》显示,韩德让的契丹全名是“兴宁·姚哥”

,即契丹小名“姚哥”

,契丹字(第二名)“兴宁”

。整个玉田韩氏家族成员也大多“五名俱全”

总之,在汉化尚浅的辽代初期,很多契丹贵族还没有汉名(辽太祖的汉名“亿”

也可能是后世追加),只有契丹小名、契丹字(第二名)和契丹全名。辽中叶以后,“五名俱全”

(汉语名、汉语表字、契丹小名、契丹字、契丹全名)就成了契丹贵族(包括契丹化汉人)姓名的标配。

读完信,怕您对辽人姓名有所疑问,故此解惑一二,不知清楚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