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晋乱 > 第4章 郭太后两附司马懿司马懿统兵南征

第4章 郭太后两附司马懿司马懿统兵南征 (第3页)

作者:云中燕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皇帝曹芳言罢,便就在太监的一声退朝中离了大殿,直奔永宁宫而去。

永宁宫内,郭太后听完,稍作沉思:“修缮皇宫之事当依司马懿之奏。不仅仅准奏,且要奖赏司马懿,以示皇帝以天下百姓为先,社稷为重。”

少帝听了,颇觉为妥,旋即宣诏不纳曹爽之议而采司马懿之谏,并封邑司马懿。

此事遍传坊间,百姓无不赞叹司马懿。

曹爽自然是气愤郁闷,不仅仅是气愤郁闷朝堂之议被否,更加气愤郁闷的是,郭太后竟然站在司马懿一边,实实的难以接受,然皇帝已然宣诏,却也无可奈何。

然就在曹爽愤愤郁闷之时,却是边关传来战报:吴军声势浩大,兵分四路出击曹魏:扬武将军全琮所部进攻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所部进攻六安,车骑将军朱然所部进攻樊城,大将军诸葛恪所部进攻柤中。

战事当前,不敢大意,皇帝曹芳即刻登殿议事。

大殿之上,皇帝曹芳言道:“如今战事紧迫,该当如何?且议之。”

话未落地,只见司马懿躬身,先行议道:“此次吴军所侵之地,皆为水利枢纽,可灌溉万顷良田,养百万之兵,故一直以来便为魏吴必争之地。且此次吴军来势颇凶,已然侵入我大魏疆土之中,我边关之民皆胆战心惊,所受侵扰甚重。臣愿统兵,前往击之。”

司马懿此议,却是切合实际,也大显尽忠报国之意,并未为一已之私。

然曹爽听了,却是阻止:“陛下,臣认为不妥。”

皇帝曹芳见两位托孤大臣意见相左,便就对曹爽说:“曹爱卿,既然你说不妥,可为何不妥?且述来。”

“吴军虽是来势汹汹,但却是远兵征战,到达我边城时已是疲惫之师,更何况我边城更是高墙深壑,固若金汤,吴军以疲惫之师如何就能短时内攻克墙高坚城?如此远途军粮又如何筹措?从边关战报看,确实是如此,吴军时至今日仍然受挫于我坚城之下。故无需出兵,只需边城守将死守方可,待时日久了,吴军必然自行退去。故无需出兵,做劳民伤财之事。”

这话说的,不仔细听时,却是颇有道理。

本来司马懿和曹爽自托孤以来,大家相安无事,即便有些许摩擦也只是彼此放于心中,大不了最后交于郭太后定夺,其间并不曾争吵。

可今日大殿之上,司马懿见曹爽如此说,却是有些忍耐不住,不由得语气加重起来:“你我均为先帝托孤之臣,食国俸禄,事关国之生死之时,岂能缩头于门内!

边城受敌百姓生死未卜之时,身为朝廷重臣岂可安坐于庙堂之上?边关疆场异动之时,必是国家有危,国家有危之时,朝廷不做挽救,百姓必然心生怨气。且吴军扰我边民,致使他们居无定所,漂泊流离,汝能忍否?汝能忍我亦不能忍,此乃国家社稷之忧之危,必然出兵方可!”

字字句句,可谓忠心可鉴!

说完,并不等曹爽反驳,再次大声说道:“陛下,臣愿领兵南征。”

曹爽一旁却是气的七窍生烟:“本就是想借此来赢得军功以来欺压我,竟然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不行,还需反驳与他!”

正待欲反驳时,却听皇帝曹芳说道:“两位爱卿皆为社稷所虑,无需争吵。众位爱卿可议来。”

曹芳却是把问题抛向大殿上的群臣。

果不其然,也是战守不一。

既然如此,便就依了以往惯例,询问太后懿旨。

少卿,太后懿旨到:“依司马懿之策。”

一锤定音!

殿议散罢,曹爽心中异常难受,如此这般情景,已非一次两次了,每到重要关头,郭太后总和司马懿站在一起,且司马懿总是事事压过自己一头,作为曹氏宗亲,曹爽觉得乃是受了奇耻大辱,然边关之事已然定下,也是无可奈何,但心中怨气却是挥之不去。

不管曹爽如何郁闷,且说司马懿,自郭太后一锤定音,便就着手准备南征之事,待一切准备停当,欲要引军边关,即将建功立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