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9 章 (第2页)

她喜欢捡根树枝刷刷刷地挥舞,像是电视剧里的侠女在练剑,可厉害了。

钱静芳不喜欢看那些拿着刀枪棍棒打来打去的电视剧,她喜欢看家庭剧,闻言也插不上话了。

等晚间电视剧开始,她特意调频道调到播放射雕英雄传的台,开始恶补起知识来。

顾康成从军区回来,看到爱人在看这种花里胡哨,吵得人脑壳疼的电视剧,眉头一皱:“你现在怎么在看这种了?”

钱静芳头也没回,随口回他:“星星可喜欢看,我不看看,都接不上星星的话,不能跟孙女有代沟。”

闻言,顾康成也坐了下来,默默看了起来。

知道丈夫对这种电视剧最是鄙夷,钱静芳惊讶:“你怎么也来看?”

“我也了解一下,下回好和星星说说。”

钱静芳:“…”

每天晚上,不认识字的星星都要看武侠小说,她的看其实是听,听爸爸读,要是爸爸工作太忙就找妈妈读,妈妈要写稿就找外公。

后来星星觉得人得自食其力,便想学认字,能把一本书上的字都认识。

苏茵原本没想让孩子这么小就开始苦读学习,才刚四岁的年纪还是好好玩儿吧,活泼开朗些也是好事。

不过闺女自己有这个要求,她自然也接受,转头就教她认字,先从拼音开始,阿波呲地…

等拼音基本记住了,苏茵教她认人名开始。

爸爸妈妈的名字,外公的名字,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的,全都认了个遍。

星星也是随父母,脑瓜子聪明,多看几遍便能记住,等再认郭静黄蓉那些武侠小说里的名字,就更来劲了。

四岁的小孩儿,苏茵试图让她拿着笔写写字,也不追求多好,描摹着苏茵写的大字试试,透明的薄纸叠在她写的田字格上,一笔一划,星星竟然描摹得不错。

每天描两个字,记住了不少家人和书中角色的名字怎么认怎么写。

“好了,妈妈去上班了,你在家玩累了就写写。”

“好。”

星星乖乖点头。

开春后的报社进入快速的运转,每期的内容更迭,苏茵这组每天按时交些普通新闻稿,同时也在准备大专题报道。

上回开会选定了两个工厂作为调研对象,至于第

()二个,苏茵将电器相关的排除,想等着以后写新型发展行业来报道,这次大型国营工厂改革目光最终将第二个对象定为食品厂。

如今大家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腰包越来越鼓,也不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解决温饱的食物,以前能吃饱就不错了,现在开始追求口味,再加上不少外来品牌饮食的冲击,比如各种蛋糕巧克力,食品厂也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

“春梅姐和孙哥跟棉纺厂,庄哥和晓敏去食品厂,我和志豪去轧钢厂。()”

苏茵安排着大家的采访对象,这回是大型专题报道,不是平时一两天采访任务结束就写稿定稿的,前期多准备多了解,把采访内容搞扎实点,争取深挖狠挖多挖。?()_[(()”

说完这话,苏茵突然想起来这是老组长何国强的口头禅,不禁笑了笑。

在民生组待了好几年,真是被影响得不少。

苏茵和林志豪拎着包,装上采访用的笔记本和钢笔和一沓厚厚的准备资料,最后再带上照相机就出门了。

轧钢厂厂长是顾承慧父亲,怎么说也是和苏茵沾亲带故。她提前和顾承慧打了招呼,也问了顾二叔,自然是有些便利。

顾承慧今天放假,特意过来凑热闹,领着儿子睿睿上娘家玩儿。

“四嫂,你们要采访什么啊?我爸很看中记者的,说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记者。”

顾承慧一句话玩笑话,确实是顾康俊的心里话。

别看记者似乎普普通通,可有的记者就能拿着一支笔将黑的说成白的,白的描成灰的,再厉害些的,还能让你挑不出错处,可就是膈应人。

“我们就是想采访轧钢厂的技术改革情况。”

苏茵和林志豪提前做了功课,知道技术革新主要是魏秉年负责的,她知道这人生性冷淡,也不是热情的主,自然只能靠顾承慧帮忙,“你丈夫那边…”

“他肯定同意啊!”

顾承慧冲苏茵使个眼色,一副没问题,我把他搞定了的骄傲感。

苏茵和林志豪先上轧钢厂厂办会议室坐着,由厂长顾康俊带着厂办主任和宣传科主任接待。

半小时时间,基本也就是对轧钢厂的发展简单聊聊,随后,由厂办主任和宣传科主任带着二人去厂里参观。

“我还有事,老王,老张,你们好好和两位记者同志谈。”

厂长顾康俊离开后,四人便出发了。

轧钢厂是京市占地面积第二大的国营厂,工人有上千号人,历史悠久,前身是建国前的一座民营轧钢厂,后来厂长捐了厂子归为国有,一步步发展至今。